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重庆市赛课教案)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重庆市赛课教案)

12-20 22:56:08  浏览次数:651次  栏目:语文综合性学习

标签:综合性学习资料大全,http://www.170xue.com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重庆市赛课教案),http://www.170xue.com
www.170xue.com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重庆市赛课教案)
王文霞

南岸区黄桷垭小学  王文霞

 

教师简介:王文霞,女,出生于1977年2月,现年33岁现任教于南岸区黄桷垭小学,小学高级教师2009年获得南岸区阅读教学竞赛一等奖

 

教学特色是:立足语文学科自身特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难,善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终身受益

 

教研特长:善于在日常教学中总结得失,不断提高

 

一、教材分析: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为: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的丰富意象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难点是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学习本文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其次,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教学时主要采取以下步骤:

 

(一)、学生尝试读文,根据读文情况教师可示范读文,指导学生恰当停顿,读好两个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哉、兮”,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二)、课文读通顺后,请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三)、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交流对“知音”的感受和体会安排学生聆听《高山流水》,欣赏浑厚、流畅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四)、作业中拓展交流古今中外关于交友的名言佳句,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

 

(五)、注重自读自悟读得充分,读得入情,读出文章的韵味

 

(注:教材分析主要来源于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师教学用书》根据实际情况有改动)

 

二.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本课时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1] [2] [3]  下一页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重庆市赛课教案)

相关分类

语文综合性学习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