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教学参考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台阶》案例研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台阶》案例研究

12-20 22:56:08  浏览次数:962次  栏目:教学参考

标签:语文学习大全,http://www.170xue.com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台阶》案例研究,http://www.170xue.com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台阶》案例研究
南京市第十三中科利华分校  王跃平

【内容摘要】教学中意外的精彩往往源于课堂的动态生成。向课堂预约精彩应是一线教师的教学追求目标。当新课程改革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地接受的那种模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充满快乐的思考、伴随着喜悦的感悟、彰显个性的多元化表现以及教师以高超的教育智慧泰然迎接生成,从而与精彩相约于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突破原先“设计”的囚笼,变“设计”为“生成”,善于捕捉动态生成性资源,改变教学的预期行为,重新构建教学全过程,从而让课堂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

【关键词】预设 生成 无法预约的精彩

【教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台阶》

【课堂片断实录】

师:同学们,本文写的是父亲,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视线走近父亲。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文章,认识这位父亲,并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疑问,让我们一起来讨论,来读懂父亲。

(生认真阅读文章,大约10分钟)

师:从大家的神情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做好了准备,请准备好的同学把自己的疑问写在课堂笔记本上,我们再稍微等等没有准备好的同学,好吗?

(大约过了2分钟)

师:现在开始请同学们提出自己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生1:本文的主要人物是父亲,文章写“我”从小在台阶上玩,与写父亲有关吗?

师:这个同学的问题是否可以这样来表述:“文章为什么要写三级老台阶?”或者说:“文中写三级老台阶与写父亲有关吗?”

(注:老师巧妙地将学生所提的问题加以改变,便于学生解决疑问。这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生2:父亲将房子造好了,为什么却“若有所失”?

生3:这篇文章写的是父亲,为什么却以“台阶”为题?

生4:父亲的腰闪了一下,为什么却把前来帮助他的孩子推到一边?

生5: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形象?塑造这样一个父亲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注:一共大约有10个左右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所提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上五个)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相当有水平,说明大家读文章读得很透,这是我们阅读理解的前提。老师在阅读这篇文章时也产生了一些疑问,请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的疑问。(电脑投影)

问题1: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问题2:父亲含辛茹苦地造台阶究竟是为了什么?

问题3:父亲造好了台阶,理想实现了,却为什么若有所失?

问题4:父亲创业为什么如此艰难?

师:下面请同学们帮老师来解决这四个疑问,好吗?

(下面的课堂教学就是老师引导同学在解决老师提出的疑问,一直到下课也只字未提同学们辛辛苦苦提出的疑问,让人感觉到“让学生质疑”这个环节就是摆设。)

以上是一位老师教李森祥的文章《台阶》的课堂片断,这是她在2005年9月23日为南京市中学语文骨干班的学员们上的一节研讨课。

她为这节课设计的整体思路是:

    1、激趣导入新课。

    2、阅读文章,整体把握。

    3、探究质疑,读懂父亲。(以上节选的就是这个环节的一个片断)

    4、拓展延伸,品读自己的父亲。

应该说,这位老师为这篇文章设计的教学思路是非常精当的,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这个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的实现。可遗憾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这位老师摆脱不了自己预设的藩篱,总是拉着学生朝着自己预设的路上走,为完成自己预设的教学任务而教学。

只要我们稍微比较一下,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与这位老师精心设计的四个疑问有些是一致的,如果这位老师课堂上能稍微整合一下,先引导大家一起解决同学们提出的疑问,然后再解决自己预设中剩下的疑问,这堂课就会实现无法预约的精彩,这样的课才是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

不过,遗憾也是一种美,它能引导我们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当课前预设和课堂教学环节产生矛盾时,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实现教学无法预约的精彩?

首先,我们应该转变观念,泰然迎接动态生成

我们知道,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上,老师们为了“安全”,为了不影响课时的教学进度或教学任务,为了防止非预设生成让自己在课堂上下不了台,就会不知不觉地采用多种手段,包括语言、眼神、脸色以及课堂的纪律教育等,对学生的非预设生成采取漠视的态度。这样就使课堂教学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处于封闭的状态。“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布鲁姆)。叶澜教授在进行“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也提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课堂教学,卸下包袱,告诉自己: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素质,这是学生发展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生成”对应于“预设”。预设与生成是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显示了教学的计划性,生成显示了教学的灵活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只有预设而不见生成。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不要“节外生枝”,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为止。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不应是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执行的过程,而是持续生成教学内容的过程。它应该突破“预设”的樊笼,变“预设”为“生成与建构”,引导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

从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看。预设与生成是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课前预设决定着教学活动的预期价值和基本走向,体现着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而生成则不然,它常常是在达成预设性目标过程中,由于偶发的教学情景,在一闪念间所引发出来的某些值得思考的问题。生成决定了它只能根据教学过程中所偶然突发的教学情景来因势利导,即兴生成,它具有灵活性和辅助性。因此,预设制约生成,生成丰富预设;预设因生成而深刻,生成因预设而精彩;最优化的教学常常是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因此,生成离不开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如果说生成是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而预设则是实现生成的必要途径。

生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没有预设的生成是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无价值的。不承认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对课堂教学进行过度预设,不允许课堂教学出现任何意外、“错误”,这样的课堂就会缺乏弹性和活力。

正确的认清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我们就可以泰然迎接动态生成了。

其次,要充分进行预设,为动态生成提供可能性

“动态生成”这个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对建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新形态,无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在这一理念的感召下,就有了课堂教学“无法预约的精彩”,于是关于“动态生成”的课堂成为一种时髦的追求,于是也就有了众多一线教师的困惑:追求“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否就不必进行教学预设或淡化教学预设呢?诚然,“动态生成”作为一种理性化的追求,对改革课堂教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任何一种理论的应用,必须具备和其相适应的环境和条件,才能显示其先进性和实效性。从目前一线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的基本素质及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力等实际来考虑,我们觉得做好具有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预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课前预设决定着教学活动的预期价值和基本走向,体现着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精心的设计、组织和实施,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之所以效果显著,根本的原因在于他的教学预设总有精妙之处和亮点,能够唤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动态生成的课堂,并不是不要预设,而是应该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要求教师的备课是建立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之上设计的弹性教学方案。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学生都会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发生。每种情况应如何处理,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回应反馈,教师需要有运用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在课前尽可能地把它们估计到。如果没有高质量且富有弹性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许多成功的案例都表明,越是准备充分越是能够预设好,也越是能够生成好。反之,越是仓促、草率、过于自信或备课前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并深入地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我们知道,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在设计时往往喜欢面面俱到。教师如何问,学生如何答;什么时候小结,过渡等等,环环相扣,不知不觉间给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在上面这课堂上,当学生提出的疑问与教师预先设定的疑问不一致的时候,这位教师就不知应变,而是强拉着学生去讨论自己设定的问题,给这节课留下了遗憾。因此,我们在教案设计的时候,不妨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1] [2]  下一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台阶》案例研究

相关分类

教学参考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