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趣味语文成语趣话:依样画葫芦

成语趣话:依样画葫芦

12-20 22:56:08  浏览次数:844次  栏目:趣味语文

标签:趣味语文大全,http://www.170xue.com 成语趣话:依样画葫芦,http://www.170xue.com

“依样画葫芦”是家喻户晓的成语。它比喻照现成的样子模仿,缺乏新意,很多人都会运用。提起这个成语,还有一些趣味故事呢!

这个成语原是唐宋时期的俗语,与北宋初年的翰林陶谷特别有缘,并令他名传后世。

翰林是负责起草文件的官员,虽是京官,但没有什么实权和油水。陶谷认为自己已担任翰林多年,而且在工作中付出过很多努力,应当升官。他不敢直接开口,就请人去探询宋太祖的看法。宋太祖说:“听说翰林们起草文书,都是翻阅前人的旧作,改换一些词语,俗话所谓‘依样画葫芦’而已,有什么费力的?”言下之意是陶谷没有作出什么贡献。

陶谷听了,知道升官无望,于是满怀怨气,在翰林院墙上题诗一首抒情:

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

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前两句的大概意思是:要想升官,就必须掌握生(新鲜)的东西;旧的一套不管如何有用,都属于没有才能———这是针对宋太祖说话的牢骚。跟着把宋太祖所引用的俗语直接写进诗里,以作自嘲。“堪笑”就是可笑,陶谷其实满怀悲哀。

这首发牢骚的诗被宋太祖知道后,更决意不提升他,此君只好“年年依样画葫芦”了。

到了南宋,又出现一首涉及“依样画葫芦”的诗。

1161年,金兵在首领完颜亮指挥下大举南侵,准备进攻采石(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岸,江面较窄,是当时的江防重地)。那时候,驻防的宋军由于主将王权刚好被免职而无人指挥,导致形势十分危急。幸而在此地慰劳军队的大臣虞允文(1110-1174)主动承担指挥责任,将金兵打败,使江淮地区的局势得以稳定下来。然而翰林院学士胡卫、卢祖举在起草有关此事的文书中,竟写出“江淮尽扫于胡尘”的句子。于是,被一位太学生作诗讽刺:

胡尘已被江淮扫,却道江淮尽扫于。

传语胡卢两学士,不如依样画葫芦。

“胡尘已被江淮扫”,说“胡尘”(指金兵)被长江、淮河一扫而光,意思是宋军大胜;而胡、卢所写的“江淮尽扫于胡尘”,语意却是江淮被“胡尘”扫掉,意即金兵大胜,这正好与事实相反。诗的开头两句,指出了这两位翰林老爷的重大错误。

“传语”两句讽刺胡、卢两位学士水平不行,劝告他们别耍弄花样,还是“依样画葫芦”为佳。作者把他们的姓氏谐连为“葫芦”,下笔机智之至。

“依样画葫芦”虽然因缺乏新意而令人讨厌,但人们看得懂,这总比“创新”而乱写一气要好,所以这一劝告如今仍有意义。这些年,诗坛就出现了很多谁也读不懂的怪句,下边这几行东西就是例子:狂热的坟墓在歌唱。故土已变得结实、茁壮,头发拖着长长的疲倦,为了把这双鞋,让黎明穿上。这样的句子的确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创新”,但却令人齿冷。据说这是“诗歌语言现代化的革新”,是“追求某种全新的搭配关系,追求词与词之间的所构成的巨大张力”,其实这是对语言的破坏。

奉劝这些“新潮诗人”不要再乱“创”了,还是老老实实地先“依样画葫芦”,有一定语言基础之后才试行创新吧!

“依样画葫芦”,现在也称“照葫芦画瓢”,好像后者更通俗一点儿,使用频率更多些。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成语趣话:依样画葫芦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