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文本研究《藤野先生》教后感

《藤野先生》教后感

03-03 17:55:32  浏览次数:408次  栏目:文本研究

标签: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http://www.170xue.com 《藤野先生》教后感,http://www.170xue.com

     费时将近四课时,才算较圆满地完成对该文主题的一个探讨。

      课堂大概分成两部分:一、与藤野先生相关的内容——相识、相知、相离;二、其余部分介绍留学东京时的所见所闻,到仙台的经历,最后促成弃医从文的事件等。可以说,若文章只有第一部分,也就只能沦为一篇纪念一个老师的文章,而第二部分不仅交代背景,也更好地衬托出了第一部分的重点。虽然第一部分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可讲来还是第二部分显得津津有味。从学情来看,只有很好地理解了第二部分,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本意。

      第二部分主要有几个内容:

      一、东京留学生生活

      文章第一段主要抓住清国留学生的辫子说事,这里需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保皇派和革新派的焦点便是辫子,也是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的一个标志。一读“头顶上盘着大辫子……形成一座富士山……除下帽来,油光可鉴……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学生就觉得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毕现,而他们不以丑为丑,反以丑为美的行为淋漓尽致。

      紧接着的跟潮流学跳舞也让学生着实愤慨,“有几本书”“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倒也还可以坐坐”“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等等语言又刻画出了一群不学无术的同胞们,这乌烟瘴气的东京让人如何学习,这一群浑浑噩噩的学生如何救国呢?这实在给了心怀天下的鲁迅一盆凉透了的水,躲无可躲,才来到了偏僻,没有中国学生的仙台。

      期间我设计了“阅读一至三段,思考鲁迅为何离开东京,自己想离开还是被迫离开?”从师生互动的对话中学生明白鲁迅是属于自己主动地离开逼他离开的东京。让学生反复地玩味一下一二两段语言,较能感受鲁迅的反语笔法,以笔为刀的作战风格。

      二、初到仙台

      我问学生鲁迅初到仙台待遇如何,你觉得他过得好吗?不少学生认为挺不错的,因为文中提到“物以稀为贵”“学校不收学费,而且还有人为我的食宿操心”。从表面来看确实待遇不错,非常容易引起误解,所以我继续引导“那么大家就该注意有专人操心结果如何”。于是大家就发现鲁迅总共住了两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可以说吃得还可以,住得不行,第二个地方住得还可以,吃得不行。紧接我继续发问:“照理说有人招待成这样,是不是也应该很感激了,鲁迅会不会太小气,太较真?”班级有了些争辩,有学生发言:“如果真的重视我们国家的话,专人招待绝不至于如此情景,只能说这些仙台人民还是把中国人当作受歧视的弱国,如此一来,竟已经成了类似同期似的施舍,鲁迅是个敏感的人自然言辞中有些弱国子民的辛酸,也可以看出鲁迅是个民族自尊心非常强的一个人。”这段话博得学生自发的掌声,确实入木三分啊。

      三、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

      这历来是读此文必讲的重点,所以也无需赘言。备课时看到有评论将这两个事件侧重于两部分,匿名信事件侧重于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的不争事实,而看电影事件则侧重写中国百姓自己的不觉悟,将作者的思考引入更深处,也使得弃医从文这一决定的果子终于酝酿到成熟,直到瓜熟蒂落。

      有了这些讲解当然非常容易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伟大,背诵《自题小像》来也特别容易,学生慷慨激昂地背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当然这里还得稍微提醒学生课文的中心思想,因为学生对鲁迅的印象比藤野先生的印象要深刻多了,但我觉得无甚大碍,因为藤野的伟大正是因为鲁迅的伟大,两条线索的轻重程度也是容易纠正的,但藤野先生的伟大可能只是一篇文章,而鲁迅的伟大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灵魂。

,《藤野先生》教后感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