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文本研究《后赤壁赋》说课稿

《后赤壁赋》说课稿

03-03 17:58:31  浏览次数:121次  栏目:文本研究

标签: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http://www.170xue.com 《后赤壁赋》说课稿,http://www.170xue.com

一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后赤壁赋》是一篇骈散结合的经典美文,它是《唐宋散文选读》中第四单元的一篇基本阅读篇目。如何更好地鉴赏这篇课文,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便成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这篇赋句式相对整齐,而诵读是欣赏语言的节奏美,把握情感的最好手段。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通过诵读,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由于文章结尾借道士化鹤故事表达的主旨比较隐晦,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设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来看,这篇文章是苏轼处于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完成的作品。文章中面对挫折的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对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很有教育意义。所以,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一)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前三个单元文言文的学习,对于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经验的积累,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现阶段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有如下三方面的需要: 


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逐渐将重点转移到“鉴赏”的层面。 
3、尝试文言文阅读研究性学习。 
(二)目标确定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确立如下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赋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知人论世;与作者在同时期创作的其它作品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三)教学重点: 
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的积累;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了解本文景、情、理统一的特点;在充分地把握与鉴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四)教学难点: 
深入分析文章中蕴含的哲理,如何理解文章结尾道士化鹤的寓意。并作出评价,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解决办法: 
    1.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并把两赋一词揉合起来理解,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五)  教学步骤:三课时  

二、 说教法和学法。 
1、总体思路:从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原则 
2、第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整体感知,通过质疑、交流的手段达到积累和总体把握文章内容的目的。 
3、第二课时,教师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学生讨论,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比较阅读”“知人论世”等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 
4、第三课时,探究、讨论并理解文章结尾道士化鹤的寓意。由此引申拓展古典诗歌中动物意象的传统意义。 
5、恰当地利用学案、多媒体、营造气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密州儋州)这首诗导入课文。从而让学生理解政治得失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真实的苏轼,更好地理解苏轼的独特人格。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悟。  
    朗读时,注意作者感情的变化。通过朗读初步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之所以设计这一环节,是因为无论怎样鉴赏一篇文章,其前提都离不开一个“读”字,“读”是学好文言文的一个有效途径,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在读的方式上做些灵活的调整,教师范读,听录音朗读,然后单个同学朗读,一组朗读,全班朗读等。 

[1] [2]  下一页

,《后赤壁赋》说课稿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