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案一课时轻松解读《灯下漫笔》

一课时轻松解读《灯下漫笔》

03-04 19:34:39  浏览次数:750次  栏目:高中语文教案

标签:高二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语文教案,http://www.170xue.com 一课时轻松解读《灯下漫笔》,http://www.170xue.com


高语三四13.王晶姝. 一课时轻松解读《灯下漫笔》.中学语文教学,2006(3)
  《灯下漫笔》是鲁迅作为“铁屋子”里少数觉醒者对几千年中国历史的精辟论述。独到深刻的见解,简括幽默的笔触,皆让后辈学子仰视。但是,社会生活的变化让学子们理解它有些吃力,也让教者颇费心力。
  只用一课时(45 分钟)能轻松引领学生解读《灯下漫笔(节选)》吗? 能,只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选准切入点
  在本文中, 鲁迅先生以他入木三分的笔力让人们看清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怪圈,即“三千余年古国”的中华历来就是两个时代的循环——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为将这一道理阐释清楚,文章首先举出了一个当时人们亲身经历的事例,那就是对钞票价值起落的反应。但事实上,这个当时人人熟悉的事例对于今天的读者已经变得陌生了, 因为我国强有力的货币政策一直使人民币汇率稳定。这样,客观上,1-4 自然段的事例成了理解文章的障碍。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绕过这个障碍,直接从第5 段切入,这样干脆利落的处理可以节省许多不必要的讲解。
  二、讲清逻辑性
  第5 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纲,也是全文的难点,因为这一段隐含了两个内容相连的逻辑推理, 把它们理解到位,理解后文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这两个逻辑推理过程是:(板书)
  前提A :人有人的地位,人的地位比牛马高,这时,人鄙视牛马。
  结论A :这时,把人当成牛马,人会恼怒。
  前提B :一种外力使人失去了人的地位,并且不如牛马。这时,人不但不鄙视牛马,反而羡慕牛马。
  结论B :这时,把人当成牛马,人会欣喜。
  以上两个推理中, 推理A 的内容在文中是被省略掉的, 只要引导学生将其完整写出,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这对理解“第三样时代”至关重要。
  三、补好新事例
  既然1-4 段中的事例当代学生不容易理解, 那么补充新事例就很有必要。
  例1 前提A : 物质生活条件非常优越时,某君不吃最外层的白菜帮。
  结论A :这时,让他吃白菜帮,他会不满。
  前提B :遇到闹饥荒,不仅吃不到白菜,连白菜帮也很难吃到。
  结论B :这时,能够吃到白菜帮,他会心满意足。
  例2 前提A :就业容易时,某君心气非常高,月薪非5000 元不做。
  结论A :此时,让他做月薪2000 元的工作,他会觉得委屈。
  前提B :就业形式突然发生变化,月薪2000 元的工作极难寻觅,1000 元的工作还要颇费周折。
  结论B :此时,能有月薪1000 元的工作,他会兴奋不已。
  以上事例可以视学情调整补充或引导学生举出。这时候1-4 段中的例子就极易理解了:(板书)
  钞票方便、可靠,比银元受欢迎。→钞票折价换银元,不可能。
  蔡锷起义,政局不稳,钞票贬值。→钞票折价换银元,唯恐不能。
  四、设好思考题
  清楚了本文的立论依据,再理解第6 段到文末的内容就容易得多,只要弄清几个具有代词性质的短语即可理解文章的思路及主旨。这几个短语是:
  1.第6 段中的“这一个小玩艺”指代内容是什么?
  2.第7 段中的“这时候”和第8 段中的“这时候”所指是否相同?
  3.第8 段中的“奴隶规则”和第9 段中的“规则”内涵是否相同?
  4.试将第7、8、9 段中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具体化。
  5.第14 段中的“第三样时代”指什么样的时代?
  五、排好板书
  板书在本节课中是不可或缺的。板书重在使学生理解“第三样时代”的内涵,除了前面已述两段外,还有下面一节:
人应该有人的价值,因而鄙视奴隶;此时,让人等于奴隶,人会很悲痛。
一种暴力,使人不如奴隶,这时人羡慕奴隶;此时,让人等于奴隶,人会高兴。
       ↓             ↓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             ↓
       乱            治
“第三样时代”应该是“人应该有人的价值”的时代。
  课前预习时疏通文字,做到以上五个方面,一课时解读《灯下漫笔(节选)》非常容易,第二课时可以视学情拓展延伸《灯下漫笔》有关内容。
黑龙江佳木斯二中154002

 ,一课时轻松解读《灯下漫笔》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