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案《赤壁赋》备教策略

《赤壁赋》备教策略

03-04 19:35:43  浏览次数:399次  栏目:高中语文教案

标签:高二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语文教案,http://www.170xue.com 《赤壁赋》备教策略,http://www.170xue.com


苏版高语.张苑勋.《赤壁赋》备教策略.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6(1)
        教材解读策略
        一、知识点梳理
        1.文体知识。
        了解“赋”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 为解读文本进行知识储备。
        2.文言知识。
        梳理课文字词, 总结相关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
        二、重点研读
        1.诵读技巧。
        ( 1) 动词、疑问副词、韵脚应读出重音。
        ( 2) 注意体会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轻重缓疾, 读出节奏和气势。如“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语速稍快)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语速舒缓) 固一世之雄也,( 停顿较大, 气势豪迈) 而今安在哉? ( 情感急转, 缓慢低沉) ”。
        ( 3) 注意感情韵味的把握,读出情感。如:“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的乐与“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的悲,“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旷达与“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的洒脱。
        2.整体感知。
        通过记叙作者与“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所见所感, 又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 以主客问答的形式, 反映了作者由泛舟畅饮的快乐到怀古伤今的悲切, 再到他虽身处逆境而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文章由景生情, 缘情入理,文辞优美。
        3.情感发展。
        扣舷而歌( 乐) —客吹洞箫(悲), 苏子愀然( 悲) —客喜而笑( 乐) 。
        4.作者因何而乐又是因何而悲?因景美(月白风清、水天一色、朦胧迷离、羽化登仙)而乐, 因情伤( 政治失意、乐声幽怨、人生无常、生命短暂) 而悲。
        5.作者又是如何由悲转喜的呢?
        从眼前的自然景物出发, 得出了自己关于天地人生的认识,即从“变与不变”的视角看过去,物与人都是既变又不变, 人与天地万物可以一样永存, 那么又何必“ 羡长江之无穷”而“ 哀吾生之须臾”呢? 自然万物可以无尽地为我享用,“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这比起那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境界(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不是强得多吗? 作者从大自然中找到了精神寄托, 所以能变得超然豁达, 由“悲”转“喜”。
         6.创作手法。
         继承传统, 富于创造; 形散神聚, 结构严谨; 寓理于形, 议论精彩。
         7.艺术特点。
         (1)写景、抒情、议论的有机结合, 使全文结构严谨而又流畅自然。(2)“以文为赋”。作者行文时汲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 摆脱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句法等方面的束缚, 用韵疏密相间, 句式骈散结合, 句法舒卷自如, 使文章既有诗歌的深湛情韵, 又有散文的透辟义理, 参差错落之中更显和谐优美。
         三、难点探究
         1.前、后《赤壁赋》均为作者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二者有何不同?
         《后赤壁赋》作于元丰五年,意旨仍承前赋, 以江山风月之乐和老庄齐物思想来消融政治失意的苦闷。与《赤壁赋》不同的是,它在写法上没有沿用主客问答的形式, 而是将意旨寄寓在生动的景物描写与情事叙述之中。另外,《赤壁赋》侧重对人生道理的阐发, 写景只是一种铺垫;《后赤壁赋》侧重于记游、写景, 突出景物特点。《赤壁赋》表现出作者的旷达情怀,《后赤壁赋》表现了作者幻想超越尘世以求解脱的情思。
         为什么两文会有如此差异呢?
         原因主要在于两赋写作的时间不同, 作者的心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苏轼被贬黄州后, 起初还能以一种旷达的情怀从万物的变与不变的角度来排遣苦闷的心情。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心情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牢骚,于是他笔下的景物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清奇, 虽然这也是精神世界对现实的超越, 但与前赋的热情旷达相比较, 对现实的超越则显得冷峻得多了。应该说《后赤壁赋》所表现出来的冷落情怀多于旷达心境。《赤壁赋》有超脱的热情, 一副看破世事的无所谓的态度;《后赤壁赋》则由于长期受政治上压抑的影响, 导致了作者对世事的心灰意冷。
         2.文中的景物描写为什么要写得犹如仙境?
         3.主客是否为两个人?
         4.第3 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5.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教材处理策略
         1.课堂切入—— 从介绍作者的生平及人生态度切入。
         首先以苏轼的诗《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引出对苏轼生平的介绍。进而向学生讲解诗人并没有因人生的坎坷而消极悲观, 而是面对逆境随缘自适、旷达豪放的人生态度。
         2.取舍教材。
         本文1、2 两段抒发了作者于美好月色下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之情, 描写了客人的洞箫吹奏, 此为体物铺陈之语, 是下文主客问答的铺垫, 可以让学生以领略文字意境的优美为主。3、4 两段为文章的重点, 由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 转移到对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 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 应该引导学生重点阅读、分析理解。本文后两段表达了作者的宇宙观及人生哲理, 较难理解, 也应重点分析。
         3.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可沿着这样的思路展开: 导入—诵读—想象描绘—质疑讨论—评价作者观点—总结全文—布置作业。教学应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应是通过诵读整体感知文本。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应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本链接
         课外阅读《语文读本》第四册的《怎样鉴赏古代散文》和《后赤壁赋》。初步了解鉴赏古代散文的一般方法, 对比阅读前后《赤壁赋》体会二者在写景抒情上有何不同之处。
         资料补阙
         1.关于本文的创作手法可参见《〈前赤壁赋〉赏析》, 作者衣殿臣, 见《历代名赋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第1345 页)
         2.“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注释另解:“朗诵月光皎然相照、美人婀娜多姿的诗篇。”( 《〈赤壁赋〉“ 窈窕之章”探解》, 作者系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

 ,《赤壁赋》备教策略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