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案《雨巷》网络学习课堂记录及思考

《雨巷》网络学习课堂记录及思考

03-04 19:39:31  浏览次数:101次  栏目:高中语文教案

标签:高二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语文教案,http://www.170xue.com 《雨巷》网络学习课堂记录及思考,http://www.170xue.com


高语一一2.1.李擎.《雨巷》网络学习课堂记录及思考.中学语文,2005(19)
   授课对象: 高一( 7) 班
  授课地点: 新安中学电子阅览室
        一、早读准备: 感悟《雨巷》( 略)
  二、网络学习: 研究《雨巷》
  导语: 课前, 我们初步感知了《雨巷》令人窒息的忧郁美, 现在, 我们依托“家园”网站, 利用互联网资源, 从理性上对《雨巷》进行深入的观照、探究。希望通过这次学习, 大家能学会如何鉴赏现代诗歌。
  ( 一) 5 分钟上传自己的疑问。
  设计说明: 利用网络空间, 让每个同学有质疑的机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针对性。
  — —课堂上, 这一过程共有55 人发言, 有的同学还顺便对别的同学的疑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生生互动随意而自然。
  ( 二) 搜索资料、进行探讨。
  此过程30 分钟, 教师出示讨论问题, 学生利用网络, 搜索有关信息的网站, 并对自己搜寻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把整合好的答案发布于讨论区; 更欢迎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在此过程中, 或巡视, 或指导, 或在讨论区发言。
  1.关于意象。
  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请搜集资料,谈谈你对本诗意象的理解:
  ①雨; ②巷; ③油纸伞; ④作者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
  做法:将全体学生分为四组, 每组负责其中的一个意象。
  设计说明: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是鉴赏诗歌的关键。这个过程, 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分工和合作, 每一位学生都有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享受学习的过程,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生讨论过程节录:
  PO 我想在这首诗内, 雨的描写是为了给诗增添一种迷幻和忧郁的色彩, 让作者的感情在诗中更能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也是给那诗中的“丁香姑娘”增添梦幻般的背景。
  胭脂泪经查找资料可知, 在台湾油纸伞有富贵团圆之意, 但此诗中油纸伞明显不是上述之意, 我认为油纸伞的含义须联系到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 据查, 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是写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 当时他正避居于施蛰存的家乡松江, 这一点信息给了我们一点启示, 那就是这场雨暗示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而油纸伞是当时诗人的避难所施蛰存的家乡松江。
  小儍帽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 丁香一样的忧愁, 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明确: 丁香形状像结, 开在暮春时节, 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李璟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浣溪沙》) 。
  — —在网络资源的帮助下, 学生的思考由肤浅逐步走向深刻。
  2.关于主题。
  “丁香一样的姑娘”实有其人吗? 请搜集资料, 谈谈你的理解。
  设计说明: 这是诗歌理解的重点, 也是难点。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不同, 直接造成了对诗歌主题的不同解读。
  师生讨论过程节录:
  教师对这首诗的主题,有这样一种说法: 戴家北面是前清宰相府, 姑娘是对宰相府少女的身影的记忆, 诗人不是为革命者倒在反革命力量镇压的血泊之中而哀伤, 而是站在相府少女的立场, 为这时代的残忍而迷茫。还有一种说法是: 本诗是为戴望舒的初恋情人写的, 你觉得呢?它是一首爱情诗吗?
  月之痕我认为丁香一样的姑娘并不是真的存在于现实社会, 她只存在于作者的心里, 因为作者在诗中写道:“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因此,丁香姑娘只是一个虚构的角色, 她被用来抒发作者心中的情感, 她是一个线索, 是诗中的灵魂人物, 是一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所以作者说“希望”。
  八里香我想是有的, 是因为本诗包含着作者深深的情感, 没有这个人是不会有那么细腻的描写和那么深的感情的!
  等待风的星辰我认为“丁香一样的姑娘”只是作者幻想中的人物形象。“雨巷”是作者所处社会的缩影, 而“丁香一样的姑娘”的清丽、脱俗, 是作者内心所希望的能打破当时社会沉寂的理想化人物。
  期待假日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 没有阳光, 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行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 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 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高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
  — —围绕这个问题, 师生各抒己见, 在互相碰撞中激起思维的火花。
  3.关于艺术手法。
  凡尼《戴望舒诗作试论》(《文学评论》1980 年第4 期) 说本诗除了艺术上的和谐音律外,“在内容上并无可取之处”,“用一些皂泡般的华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和读者”, 著名诗人朱湘却说这首诗“比起唐人的长短句来, 实在毫不逊色”, 你同意谁的观点? 请说说理由。
  设计说明: 评价诗歌的艺术手法是学习的难点,用两种对立的观点比较容易激发学生思维。
  师生讨论过程节录:本文来自-我3爱4语5文-( http://www.170xue.com公益语文第一站),如果不是,请前往浏览
  无花空折枝我同意朱湘。首先, “在内容上并无可取之处”,“用一些皂泡般的华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和读者”, 这话只能表明说话人没有对诗进行深层的思考,对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用意都没有领会。诗写得华丽有错吗?它并非华而虚,其内涵我们也十分清楚。再有,本诗的句式有点像词而非词,长短句的节奏虽不是非常强烈,但是给人错落感,是很美的。整齐工整的诗为求达到押韵、对仗等使得读者有时难以理解,反而弄巧成拙。长短句让人觉得感情起伏。
  幽蓝如梦这首诗写于1927 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 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 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 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 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 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难怪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教师①内容上并不是无可取之处, 用象征手法, 体现了含蓄的美; ②反映了时代普遍的情绪, 并无欺骗之意, 具有永恒的魅力; ③遣词造句精练含蓄、节奏优美, 迷蒙空灵, 具有古典美。
  — —学生上传的内容较上课伊始时丰富厚重了许多, 由复制网络资源变为整合发表看法, 对诗歌的理解逐渐深刻。
  ( 三) 总结。
  1.教师就学生发言进行点评, 将自己的看法融入点评之中, 教会学生如何评价自己发表的看法, 在比较中明白思想的高下。
  2.通过以上的学习, 我们由感性到理性进行一次诗歌之旅, 我们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了解诗歌产生背景—— 把握诗歌意象—— 理解诗歌情感—— 评价诗歌艺术手法。
  设计说明: 总结学法, 培养能力。
  3.评选最佳发言人
  设计说明: 激发学生参与思考讨论的兴趣, 进行成功教育。
  【布置作业】
  1.对课前上传的问题进行解答, 老师将对未能解答的问题在网络上予以解答。
  设计说明: 让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体现教学过程的完整与多元。
  2.从课堂讨论的问题中任选一题, 或另选角度,把你对本诗的思考感悟写成小论文或随笔上传网络。
  结语: 希望通过这次网络课, 同学们学会利用网络互相交流、互相借鉴, 共同提高语文水平!
  【课后思考】
  本节课与传统的教学不同,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与行为模式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作为教师,由讲解者变成了指导者、参与讨论者, 便于针对个人进行教学; 作为学生, 由聆听者变为探究者、合作者,课堂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了参与的机会, 学生自主查寻资料, 个性化学习, 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化。而且将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这是传统教学不可想像的。学生的上传时间从2004 年10 月25 日17 点一直延续到11 月4 日9 点, 上传的帖子近200 张, 便可充分说明这一点。
( 作者通联: 广东深圳新安中学)

 ,《雨巷》网络学习课堂记录及思考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