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19:50:27 浏览次数:802次 栏目:高中语文教案
一、关于作者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1910年11月21日生。江苏无锡人。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他的学术著作有《谈艺录》和《管锥篇》等,同时还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1),短篇小说《人·兽·鬼》(1946),长篇小说《围城》(1947)等。无论他的散文或小说,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特别是他的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更能够显示他的独特的风格,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刻画人物维妙维肖,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围城》已被译成多种外文。
二、关于本文
本文选自钱钟书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他在本文集的序里为这本文集之所以起这样的名字做了很好的解释。“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书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写一个问号或感叹号,像中国旧书上的眉批,外国书里的Marginalia。这种零星随感并非他们对于整部书的结论。因为是随时批识,先后也许彼此矛盾,说话过火。他们也懒得去理会,反正是消遣,不像书评家负有指导读者、教训作者的重大使命。谁有能力和耐心作那些事呢?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么,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
由此看来,《读<伊索寓言>》也应该是对人生的一种注解,算是作者对人生百态的一种感悟。
三、本文分析
本文大概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三段
前三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就是“我们”,不由得我们不由此对文章的开头部分的构思用意因为这个“我们”而加以关注。这些我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从第一自然段看,“我们”是一群喜欢卖老的人,他们之所以喜欢比他们小的多的孩子只是因为他们可以在这些小孩子面前毫无顾虑的卖老,而在大一点的孩子前面,这种优势荡然无存。而卖老本身就是自高自大的表现,作者对“我们”这样的人的蔑视嘲讽的态度已经很清楚了。在第二自然段中,“我们”之所以卖老的根源在这里得到了揭示,这些人衰朽顽固,盲目的认为现代的一切都比古代进步。就社会的发展进程而言,我们人类的进步往往是以科技的进步为标志的,但在这进步的过程中,人类思想修养道德意识方面未必能和科技的进步同步,有时会停滞,甚至是倒退。“我们”这些人的表现,就是倒退的一种。第三段的第一句作者即告诉我们上述的感受都是他读《伊索寓言》引起的,这从结构上为下文做了提示。另外本段最后一句话也必须要搞清楚,“我们看了《伊索寓言》,也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浅薄的见解”实际上是指寓言中原有的内涵,而“我们”之所以认为它浅薄,是源于“我们”的自高自大。而“我们” 的纠正恰恰是对寓言的颠覆。
第二部分:中间九段
九则寓言,九种世态。作者通过对寓言寓意的翻新,揭示了“我们”的种种表现。这里有善于钻营的人,有靠挖掘别人养活自己的人,有缺乏自知之明的人,有一心想上爬的人,有靠揭别人的短处而求得心理平衡的人,有吝啬的人,有自私贪婪的人,有打着幌子招摇撞骗的人。种种表现,为读者描述了一个光怪陆离,腐朽黑暗的社会。
第三段:最后一段
这样的社会,对孩子们来说,自然是过于复杂了,所以作者在这里说不同意小孩子读寓言,认为语言会把小孩子教得过于简单,将来长大了,这些孩子必然会处处吃亏上当碰壁。在这一段里,作者还提到了卢梭,虽然卢梭也不提倡小孩子读寓言,但两个人的想法迥然不同,卢梭反对小孩子读寓言是因为寓言把小孩子教复杂了。在这里,作者无意将两种观点比个高低,倒是两个人相同的观点,不同的原因,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变化,由简单到复杂。
有一点要弄明白,作者无意颠覆寓言,甚至也不是极力反对小孩子读寓言,“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对“我们”给予了无情的嘲讽和揭露,但除此之外,还表露了作者的担忧,这样的一个社会状况,将来的孩子会怎么样呢?
四、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嫉忌( ) 信而好古( ) 衰朽( ) 发迹( )
狂吠( ) 应选( ) 笨坯( ) 吝啬( )
2.选词填空
(1)时代愈在后,它积的________(阅历 经历 简历)愈深,年龄愈多。
(2)据柏拉图《菲得洛斯》对话篇说,促织________(进化 蜕化),变成诗人。
(3)从禽兽变到人,你看中间需要多少进化________(历程 里程)!
答案:
1. jí hào xiǔ fā fèi yìng pī sè
2.(1)阅历 (2)进化 (3)历程
五、学生习作
机器人妈妈
和其他同龄男孩一样,10岁的仲岩对一切事物都怀有强烈的好奇;他不喜欢受管束,活泼好动——这是他妈妈的说法。用邻居阿明的话来说,他是个惹祸精。
15岁的阿明敏锐聪明,既能令小孩子们俯首帖耳,又巧妙地受到了邻居大人们的赏识。哪一家数落自己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用阿明作对照。
这天下午,趁着妈妈不在家,仲岩溜出自己的家,轻轻叩响了阿明的房门。阿明大方地请他进去,并准备了一些糖果。
“有什么事吗?”
仲岩没有说话,糖块在门中翻来稽去,眼睛盯着自己的鼻尖。
阿明歪头看他,笑道:“我们惹祸精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规矩起来?”
男孩依旧一言不发,局促地环顾室内。
“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不妨说,”阿明稍稍严肃起来,“我家没别人。”
仲岩犹豫地伸手指向阿明家那个忙来忙去的保姆——逼真、顺从的机器人保姆,中产阶级家庭的必备之物。
阿明觉得好笑,它并没有偷听家里孩子谈话的功能,但她还是立刻拔掉了机器人的电源。它现在便突然定格在走廊的拐角处,成为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塑。
“现在可以了。”
“阿明……”仲岩开口说道,“我,我发现了一个秘密。”
“秘密?”阿明探究地问,“是什么秘密,能说来听听吗?”她仔细审视着面前的男孩,他面颊通红、呼吸急促,言语中也流露出无法掩饰的激动。
仲岩反问:“阿明姐姐,你说,机器人可能有人类的感情吗?”他一边说一边警惕地盯着那个酷似真人的保姆。
阿明学着他的样子,一本正经地回答:“现在的技术水平,嗯,没有。”
“真的?”
“真的。”
“我明白了。”
“你明白什么?”
仲岩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一字一顿地说:“我妈妈就是机器人!”
阿明吓了一跳,但马上不以为然道:“你在开玩笑。”
“我没有!”仲岩固执地喊道。
阿明微笑起来,耐心道:“仲岩,你要明白,每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有人热情奔放,有人冷若冰霜,有人言语行动呆板,有人喜怒不形于色。桑太太的确有些古怪之处,但你不能如此贬损她。”
“她是被编了程序的。”仲岩摇头道,“每到一个固定的时间,她就会变得行动迟缓,言语僵硬。”
“那是她过于劳累,显然,是为了你!”
“她总是六点钟起床,八点钟上班,回到家五点四十五做晚饭,九点钟准时哄我入睡——不论我有没有睡着,或是装睡,她只会哄十分钟。她每天重复千篇一律的日常事务,好像定了时的电子表。我已经观察她几个星期了!误差不超过一分钟。”
“那只能说明她的起居十分规律,这是个好习惯。”阿明尽量使自己的语气显得轻松,毕竟,怀疑家人的身份,10岁的男孩能有这样的想法是十分不寻常的。而且,通常也是不令人愉快的。
“还有,”仲岩痛苦地小声说道,“她最讨厌我擅自闯入她的卧室……”
“那是人之常情!”
“不,今天我,阿明姐姐,我忍不住趁她不在,爬窗进去……你猜,我找到了什么?”
“什么?”阿明也颇为好奇了。
仲岩用双手比划着:“抽屉深处,一块货真价实的SFR电池……”
“什么?”阿明张大了嘴巴,“那是机器人专用电池,普通人怎么会有这个?”
“她是机器人。她是被编了程序的。”仲岩恨恨地说,“至于我,我肯定是孤儿院里的孩子,才会被交给一个机器人抚养。我没有自己的家,而她一直在骗我,让我对这个没有感情的人叫妈妈:今天我才知道,当我惹祸时,她的气恼是编好的程序;当我生病时,她的焦急是写好的代码;当我故意让她生气,她骂我的字眼都是储存的数据;当我领回了漂亮的成绩单,她难得的笑容居然也是电力的推动的结果。她是个机器骗子……”仲岩说着,不禁鼻子一酸,“我……我恨她。”
tag: 高中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教案
相关分类
高中语文教案 更新
高中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