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案《<呐喊>自序》学习要点及能力检测

《<呐喊>自序》学习要点及能力检测

03-04 19:50:39  浏览次数:541次  栏目:高中语文教案

标签:高二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语文教案,http://www.170xue.com 《<呐喊>自序》学习要点及能力检测,http://www.170xue.com


 

  一、学习要点
  1.《呐喊》是鲁迅1918年到1922年短篇小说的结集,也是他的第一部小说集。课文是这部小说集的序言,写于1922年12月30日。作者在序言中,通过回顾自己从19世纪末到五四时期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和本书的主题。

  鲁迅的生活经历与思想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列:
  地点    生活经历         思想发展
  绍兴    侍亲疾       看透世态,想走异路
  南京    求新知       选择学医,救民报国
  仙台    攻医学       领悟“要著”,弃医从文
  东京    搞文艺       悲哀寂寞,深刻反省
  北京    抄古碑       苦闷沉默,思索追寻
  北京    应索稿       看到希望,作文呐喊

  2.鲁迅在本文中概述了自己心路的历程。透过鲁迅的思想、行为,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折射。这些情景对我们理解课文是不可缺少的。
  ①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崩溃,屡受列强的侵略而无力抵抗。但是几千年封建传统思想的惯性,使中国社会各阶层不能正视现实,不能接受西方现代文明的优势地位。他们承认列强船坚炮利,却看不到自己思想意识形态的落后,带来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落后。所以他们提倡以夷之技制夷。洋务运动的兴起,正是这种思想的必然。科学救国论成为维新的主流,而不愿从思想文化等精神方面反省中国。鲁迅想通过学医救国救民的思想,正是当时这种社会主流思潮的反映。

  ②中国漫长的封建统治,使国民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抑和毒害,造成民众的愚味、麻木和冷漠。日俄战争中兴高采烈的看客“赏鉴”同是中国人被外国人砍头的“盛举”,正是中国民众精神面貌真实的反映。对于这样的国民性,鲁迅一直是持严厉的批判态度的。他的文学作品,如《阿Q正传》《祝福》《药》等,都是鞭挞封建腐朽思想毒害下民众的愚昧麻木,呼唤革新思想追求文明进步的创作实践。

  ③中国近代的改革,一直是不彻底的。这是由于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所造成的强大的传统守旧势力顽强的反抗。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共和建立等大的革新运动,都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中国的贫弱局面一直没有改变。这使许多先驱者感到失望甚至绝望,于是沉沦下去,有些人逃避现实,在辉煌的古代盛世寻求安慰,有些人沉湎于声色犬马中麻醉自己,甚至走向了反动。

  ④虽然变革总是受到挫折,但是还有很多人在奋斗。越来越多的人像鲁迅一样,认识到思想救国才是根治中国现状的良药。他们纷纷从西方现代思想中寻找药方。“新文化运动”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出现的,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也是为了从思想上救治国民而发出的激烈的呼喊。鲁迅的《呐喊》中的第一篇《狂人日记》所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是吃人的历史,也是为了唤醒民众而对封建思想做出的严厉否定。

  3.《呐喊》的篇名和写作时间
  《狂人日记》1918年4月        《风波》1920年10月
  《孔乙己》1919年3月         《故乡》1921年1月
  《药》1919年4月           《端午节》1922年6月
  《明天》1920年6月          《白光》1922年6月
  《一件小事》1920年7月        《兔和猫》1922年10月
  《头发的故事》1920年10月      《鸭的喜剧》1922年10月
  《社戏》1922年10月

  4.下面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富仁先生在他的《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一书的《自序》一文中的一段话,供学生认识与了解鲁迅作参考。
  “但鲁迅的书都给了我一点踏实的感觉。记得小时和母亲住在农村一座黑糊糊的土屋中,睡梦中醒来,见母亲还坐在我的身边,心里就感到很踏实,很安全,若是发现身边没有一个醒着的人,心里马上就恐怖起来。别人的感觉我不知道,反正在我的感觉里,鲁迅是一个醒着的人。感到中国还有一个醒着的人,我心里多少感到踏实些,即使对现实的世界仍然是迷蒙的,但到底少了一些恐怖感。中国现当代文人说的多是梦话,梦话也有文学价值,但对我这样的一个胆小的人,说梦话的人甚至比不说梦话的人更加可怕。鲁迅之所以在我的心灵中占了一个特殊的位置,大概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由这种感觉,我认为称鲁迅是‘中国文化的守夜人’更为合适。”

  “在夜里,大家都睡着,他醒着,总算中国文化还没有都睡去。中国还有文化,文化还在中国。我认为,仅此一点,我们就得承认他的价值。”

  二、能力检测
  1.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①文中“铁屋子”比喻什么?
  ②文中“熟睡的人们”比喻什么?
  ③文中“不久都要闷死了”预示着什么?

  2.鲁迅的小说集以“呐喊”为名,其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①“铁屋子”比喻当时异常黑暗顽固的旧社会。
  ②“熟睡的人们”比喻受封建思想毒害,精神麻木的国民。
  ③“不久都要闷死了”预示着麻木的国民们可怕可悲的前途。
  2.“呐喊”的含义,有两方面。
  一是表示自己写小说是为了唤醒精神麻木的人们,使他们起来抗争而发出的战斗呼喊,也即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一是为勇猛的革命前驱助威帮阵而呼喊,使之不惮于前驱,不再感到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毫无反应的寂寞孤独。

  作文题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长期以来吸引着大批读者。深厚的古典文化底蕴,超凡的塑造各色个性鲜活的人的笔法,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和打斗场景,以及寓含其中的人生哲理都是人们关注并痴迷于它的原因。

  《笑傲江湖》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独孤九剑’是敌强愈强,敌人如果武功不高,“独孤九剑”的精要处也就用不上。此时令狐冲所遇的,乃是当今武林中一位惊天动地的人物,武功之强,已到了常人所不可思议的境界,一经他的激发,“独孤九剑”中种种奥妙精微之处,这才发挥得淋漓尽致。独孤求败如若复生,又或风清扬亲临,能遇到这样的对手,也当欢喜不尽。”(下划线处处为人物名)

  体会这段文字中有关“对手”的描写,谈谈你对“对手”的理解。请以“对手”为话题,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

善待对手

高一(2)李响

  阳光不需要多么的强烈,它需要的是影子给以它生命的证明;玫瑰不需要温室的呵护,它需要的是情人的微笑映衬出它的温柔;而我们的每一次成功,恰恰是因为我们的对手,才使其获得了真正的价值。

  日本北海道出产一种味道鲜美的鳗鱼,海边的渔民都以捕捞这种鳗鱼为生。但这鱼的生命十分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无论如何处置,回港后全是死的。奇怪的是有位老渔民,每天返回岸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的。由于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贵上一倍,所以没过几年,老渔民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老渔民在临终前把秘诀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原来鳗鱼不死的秘诀就是在整仓鱼中放上几只叫狗鱼的杂鱼。鳗鱼与狗鱼不但不是同类,还是出了名的“对头”。一仓奄奄一息的鳗鱼,一看到这凶恶的对头,惊慌的到处乱窜,这样一来,死气沉沉的鳗鱼就全被击活了。

  有了对手,鳗鱼才获得了求生的勇气。而世间万物也都是如此——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得到了发展。羚羊的敌人是猎豹,为了逃脱猎豹的捕杀,羚羊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成为了食草动物中的短跑冠军:彩虹的客星是强烈的阳光,但就在它被“蒸干”的那一瞬间,彩虹将七种颜色的美丽呈现到了极至;小溪的尽头是大海,但大海的包容为那短暂的消逝赋予了一份永恒;生命的对手是岁月,而岁月的锤炼不也会为我们增添一种成熟的气质吗?的确,有了对手,才会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力,才会将你的能量完全的释放,使自己更加完善。

  卢梅坡的那首《雪梅》写得好“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严寒中的梅花并没有去抗拒风雪的无情,也许这洁白无瑕的雪衬托出梅花那淡淡的红色,会使梅花显出少女般的娇美,再加上梅花本身的清香,这一幅相得益彰的画面足以令雪和梅相视而笑了吧。

  还记得美国网球公开赛上桑普拉斯与阿加西争冠军的场面吗?两位叱咤网坛十余年的巨星都已经很久没有进入过大满贯赛事的决赛了,比赛的输赢对他们至关重要。而比赛结束后,很少有人再去关注它的结果,因为当人们看到两位巨星互相拥抱并手握着手伴着夕阳的余辉走出球场的感人画面时,一种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豪情充盈了整个球场,谁又能说其中的一个是失败者呢。

[1] [2]  下一页

,《<呐喊>自序》学习要点及能力检测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