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3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3

03-13 03:47:30  浏览次数:123次  栏目:高中语文教案

标签:高二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语文教案,http://www.170xue.com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3,http://www.170xue.com

    除了要合理发展生产,制民之产外,第六段还有孟子教化百姓的主张。

    指导朗读:这一段分述王道的四项基本内容,四个“矣”陈述语言,气势充沛。最后总结“不……未……”双重否定句式,读得应坚定有力。

请学生朗读。

引导当堂背诵。

四、提示应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违  时  胜  数  罟  洿  斧斤  以  憾  树  衣  畜  无  谨  庠序  教  申  孝  悌  义  颁  负  戴  王

五、作业

1.熟练背诵第五、六段。

2.识记本课学习的文言实词、虚词。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导人

    梁惠王对人民施小恩小惠就以为做得很好,实际上与其他国君都一样。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详细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办法,但这还不够,君王对此还应有什么态度呢?我们看最后一段。

三、分析

1.诵读第七段。

理清内容:

[投影]


说明:一方面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是对梁惠王自认为“于国尽心”的驳斥。

孟子最后还用了一个比喻,是怎样比的?

    提示: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一样。

    指导朗读:“狗彘食人食”句揭露了诸侯贵族的荒淫,朗读时,要表现出说话人的义愤。“涂有饿莩”句要读出其悲愤的语气。“人死”句是借用诸侯国君的自我辩护的口气,应读得有讽刺意味。用比喻来反驳,应用质问的口吻来读。最后,劝勉梁惠王抛弃虐政,施行仁政,应用和缓、劝勉的语气。

  请学生朗读。

    请学生归纳孟子仁政思想。

  提示:发展生产,制民之产,教化百姓,还有最后除虐政。总的来说有两点:一是保民,使民无衣食之患;二是教民,用儒家的思想教育人民。

[板书]

         孟子    施仁政    天下之民至焉

     除虐政

提示:只有这样施行仁政,天下之民才能来归顺。

引导背诵。

2.提示应掌握文言实词、虚词:

检  涂  饿莩  发  岁  于  无  罪  斯  至

3.完成课后练习二。

4.完成课后练习一。

5.完成课后练习四。

6.讨论课后练习三。

[补充]

            寡人之于国也             对于

            移其民于河东             到

   (1)于{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比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在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跟、与

(2)通假文字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②无失其时                 无通“毋”,不要。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同“斑”,花白。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同“途”,道路。

    四、教师小结    

    本文主要阐述了孟子施仁政的主张,要想使民加多就要发展生产,使民住有房,耕有田,吃得饱,穿得暖,还要使民懂礼仪,受教育,君王也须革除虐政,这样百姓才能来归服。

    全文似乎散漫无章,实则结构严谨,段落分明,以使民加多为主线贯穿全文,思路清晰。

句式较整齐,这样气势充沛,增强雄辩力。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识记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赵  媛)

 

上一页  [1] [2]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3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