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公文写作网演讲致辞会议发言扫盲工作讲话

扫盲工作讲话

12-20 22:36:30  浏览次数:195次  栏目:会议发言

标签:班主任会议发言稿,公司会议讲演稿,http://www.170xue.com 扫盲工作讲话,http://www.170xue.com
. 全省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和扫盲工作会议马上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是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新形势下召开的,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开始时,稽裘同志作了工作报告,对今后加强全省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会上,苏州等7个市、县(市)作了大会交流,为大家提供了许多有益经验。会议时间虽短,但开得很好,达到了预期目的。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我省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和扫盲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发展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九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全省广大幼教、特教、扫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我省的幼教、特教、扫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苏南和大中城市基本普及了学前三年教育,全省一类幼儿园从1997年的500所增加到20**年的1400所,接受一类园优质教育的幼儿从15.1万人增加到47.9万人;充分调动了社会举办幼儿教育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社会、个人多渠道举办的办园体制和管理体制。特殊教育基本达到与当地普通儿童教育同等水平,7-15周岁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稳定在90%以上,特殊教育学校数、在校生数、年招生数和毕业生数均在全国名列前茅,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为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奠定了基础,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全省共扫除青壮年文盲30多万人,1996年在全国省、区中率先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广大幼教、特教、扫盲工作者的爱心、智慧和汗水,离不开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幼教、特教、扫盲工作者,向热情关心支持幼教特教事业和扫盲工作的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目前,全省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才达到78%,与“十五”规划目标相距甚远,面广量大的农村幼儿教育问题尤为突出;管理机构和人员薄弱,幼儿园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亟待提高。不同地区特殊教育的规模和办学条件差距较大,特殊教育的层次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扫盲的基础不够牢固,文盲数量没有明显减少,新增文盲和复盲人数有所增加,扫盲课程和教学不能满足学习需要,扫盲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同属于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重视得不够,要花大力气抓。存在这些问题,固然与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流动人口增加等客观原因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对幼教、特教、扫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摆上应有位置,有的同志存有畏难情绪,抓落实不够。因此,当前首要的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落实幼教、特教、扫盲工作在基础教育和地方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加强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逐步扭转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不同群体差别,追求全面均衡发展的小康社会。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广大残疾儿童少年和文盲是我们这个社会群体中的重要一员,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更需要我们特殊的关爱和帮助,切实尊重和保障他们的教育权益,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是惠及千家万户、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之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题中之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共同推进的宏伟目标,教育发展的程度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小康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阐述,使我们对全面建设小康生活有了更高、更完整的认识。小康是经济、社会、文化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与推进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完全一致。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和扫盲工作都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乏或削弱这三块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将不够完整,小康社会的建设也不够全面。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的高水平是小康社会的必须内容。当前,我省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发展新阶段,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具备了一个较高的平台,各类教育事业发展也站在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我们要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积极发展,开创我省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加强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是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始阶段,加强幼儿教育,将为人的一生的充分发展奠定基础。随着优生优育国策的贯彻落实和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幼儿教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希望幼儿能有机会入园,接受早期教育;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民已不仅满足于孩子有机会入园,更迫切要求入好园,接受优质的幼儿教育。大力发展幼儿教育,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需要。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儿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对于他们终身发展所起的作用,比任何其他帮助都显得意义更为重大。使广大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具体体现。西方发达国家对残疾人事业非常关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更应该重视残疾人事业,理解、帮助残疾人,让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提高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文盲是当今文明社会的不和谐音符,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我省文盲大量产生于农村,主要集中于农民。扫除文盲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致富的基本前提,是传播科学文化技术、抵制各种社会歪风邪气的有效渠道,是消除农村贫穷落后现象、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的重要基础。在新形势下彻底扫除文盲,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必须有良好的教育基础做保障。我国加入WTO以后,社会要求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才,没有文化不行,不加强教育不行。
加强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是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江苏基础教育的迫切需要。根据国家基础教育“新三片”分类要求,我省大部分地区属于“占全国人口35%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必须发展高水平、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九五”期间,江苏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在全国率先实现“两基”目标,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显著扩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较大进展,教育现代化建设稳步深入推进,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今年我省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为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江苏基础教育目前也面临着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与困难,严重制约和影响着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实事求是地说,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这三块教育往往容易被忽视,已经成为基础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面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和扫盲工作绝不能拖全省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后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增强加快发展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研究对策,切实加强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促进各块教育协调健康发展。
二、突出重点,强化管理,大力推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
第一、突出重点,解决事业发展不快的问题。“十五”期间,我省幼儿教育的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0%,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农村达到80%。目前全省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较低,在园幼儿数年递减15万人,大部分集中在农村,苏北不少农村只有学前一年教育。“十五”期间我省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在农村,尤其是苏北农村。农村的幼教事业上去了,整个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就会大幅度提高,各地要本着积极进取、分区规划的原则,提出本地特别是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并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当前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具有良好机遇,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相对减轻了乡镇政府的财政压力,因此尤其要重视发挥乡镇政府举办幼儿教育的责任,更多地关注和支持幼儿教育,同时调动村级兴办幼儿教育的积极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之后,闲置了一批校舍,可以通过就近合并、强弱联合、新建扩建等措施,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做大做强优质幼教资源。在政府办好骨干园的同时,要继续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要结合农村实际,制定实实在在的支持社会力量办园的政策,根据教育成本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在登记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与政府办园一视同仁,从而有效地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1] [2] [3]  下一页

,扫盲工作讲话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