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38:58 浏览次数:588次 栏目:工作计划
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板块。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产业,充分发挥和强化比较优势,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积极拓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等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提升商贸物流优势产业;按照市场经济和WTO规则的要求,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对现有省属外贸企业进行重组整合,积极培育以实业为依托的大型外贸企业,加快推进科工贸结合,进一步优化外贸结构;努力探索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上控资源,下控网络,延伸产业链,做粗价值链,做强做大现代商贸业;着力创建物流枢纽和物流配送中心,找准自身定位,积极参与全球市场分工,建立便捷通畅高效优质的专业物流体系,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
中高端化工产业板块。以氟化工为龙头,重点发展新领域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和日用化工等优势产业。加大科研开发力度,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努力实施“绿色化工”战略,加强安全环保,发展循环经济,重视资源综合利用,不断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优特钢铁产业板块。抓住钢铁行业大调整、大重组、大整合的关键时期,切实转变钢铁产业增长方式,逐步实现数量扩张向品种质量效益转变、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向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转变、传统管理手段向运用信息化等现代管理手段转变,努力把半山基地建设成为工艺技术装备先进、技术经济指标领先、生产环境优美、规模经济合理、低成本高附加值和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优特钢精品生产基地。适应我省临港重工业基地建设要求,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尽快将宁波钢铁项目建成能满足先进制造业需求的优质板材基地。
建筑产业板块。努力提高工程总承包水平,向产业链上端经营延伸。积极开拓符合国家建设投资方向和市场需求实际的专业领域,努力拓展市场空间,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等各种运作方式,逐步形成以建筑工程承包、政府BT和BOT工程为主体,海外项目经营、建机建材工业制造、相关产业多元投资相互带动发展的经营格局。努力培育负担与包袱轻、活力与实力强的全国建筑行业领先的大企业集团,进一步增强我省建筑业的品牌优势和竞争能力。
对具有发展潜质,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要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和粮油贸易产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跟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发展趋势,努力打造一批高精尖、特优强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正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稳健发展房地产业。加强与国际、省际间企业的合资合作,努力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佳的高科技产品。
(三)以打造“双千工程”为抓手,培育大企业大集团。
坚持“企业主体、市场主导,企业自愿、政府推动”的原则,抓住省属企业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规模经济和比较优势的要求,以资本为纽带,以打造“双千工程”为抓手,加大整合力度,在做强、做大、做优上下功夫。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和并购等市场化手段,加快推进省属企业战略性改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实现资本、技术、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主营业务板块的投入和内部整合,做精、做强、做优主业。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则,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战略,善于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优势行业和重点发展领域中,择优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善于自主创新、主营业务突出、管理运作规范、经营业绩优良、核心竞争力强、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对全省经济具有明显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的省属大企业大集团,使之成为我省产业发展的支柱和龙头企业,进而成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企业。
(四)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推进国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省属企业要积极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努力成为推进我省技术进步,提高我省科技创新能力的骨干力量。
努力提升省属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省属生产型集团公司要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要从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依托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认真谋划一批工业结构调整的标志性项目,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步伐,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大力实施品牌经营战略。与一流企业对标,做强做大自有品牌,努力提升企业商誉。积极开展自主品牌经营,通过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在突出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注重发挥名牌的辐射作用,延伸经营触角,扩大名牌影响力。
大力培养企业创新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队伍。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纳入企业领导人员的考核体系,着力形成一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群体。
(五)以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权责,建立健全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之间的制衡机制。
以资产为纽带理顺母子公司关系,增强母公司的控制力。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建立母子公司责任制度和目标体系,加强子公司事前、事中资金支出的控制,逐步实行资金集中管理,保证整个集团资金的有序流动。加强企业内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预算考核奖惩制度,确保预算的执行和全面实施。实行投资决策集中管理,合理划分投资权限,提高母子公司战略发展的协同性,实现集团公司的整体战略思路和战略目标。
强化集团公司对子企业财务监管,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探索财务负责人委派管理的途径和方式,实现会计政策和财务信息一体化管理。以财务管理为平台,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确保对下属企业的实时监督、控制和管理,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和传递速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完善管理和运作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十一五”期间,省属企业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大对三级以下企业的改革重组力度,压缩管理链条,原则上将等级链控制在三级以内,实现管理活动的扁平化,提高管理绩效。
四、省属企业“十一五”改革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加快出资人权责到位。建立和完善国资监管法规规章制度体系,制定《浙江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施办法》,修订《浙江省国有资产流失查处试行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规章。有效理顺国资监管机构与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和所出资企业三方之间的权责关系,保证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的完整和统一,健全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资监管体制。探索和初步建立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收益收缴制度,有效落实出资人资本收益权。根据出资人职责权限,按照出资比例或公司章程约定向省属企业派出董事、监事。建立职工董事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外部董事试点,优化董事会成员结构。改革国有独资企业监事会管理体制,实现监事会对企业财务活动和企业负责人经营行为的监督。同时,在省属企业中建立党建督察员制度。制定有关理顺省属企业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对级次较多的企业,通过提升管理级次,整合内部资源,缩短管理链条,原则上不再新设4级及以下企业,严格控制新设3级企业,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层层落实到位。
(二)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流动性,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支持和鼓励国有资产加快从不具有竞争优势和非主业的领域中退出,支持和鼓励多种经济成分的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参与省属企业改革重组,推动国有资产向关键产业领域、优势企业和主业集聚。根据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实际需要,逐步搭建综合资产经营公司成为国有资本的运作平台。按照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的要求,合理调整集团公司所属子公司下属企业改制方案和产权转让的审批权限。加强国有产权交易体系规范化建设,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为重点,规范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做强做大浙江产权交易市场,切实提高国有资产在流动中的保值增值能力。引导支持企业运用上市公司推进核心资产证券化,有效资源市场化,做强做大做优企业。
(三)进一步健全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加强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完善国有资产运作绩效的考核机制,建立与多元产权制度相适应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出台《省级国有独资和绝对控股企业资产经营责任制考核暂行办法》和《省级国有相对控股和参股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非授权经营企业经营班子成员收入分配,对符合授权经营条件的非授权经营企业,逐步纳入授权经营范围。建立短效与长效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在进一步完善年薪制的基础上,根据保全存量、搞活增量的原则,探索期权、模拟股权、管理要素入股等激励机制,实现企业经营者利益和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有机结合。同时,进一步研究完善企业考核评价体系和工效挂钩政策。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怎么写,教学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开头,,报告总结计划 - 工作计划
相关分类
工作计划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