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方法中学语文学习方法和研究

中学语文学习方法和研究

02-29 20:01:38  浏览次数:106次  栏目:语文学习方法

标签: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初中语文学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中学语文学习方法和研究,http://www.170xue.com

  一般的文章往往有重点段落,或在重点段落中有表明段意的中心句。有些中心句又往往在段首或段末,抓住这些内容,对其他部分可以简略。

 E 读提要,略原文

  有些文学巨著一时安排不出时间阅读,但需要有所了解,那么可以读内容提要,或介绍、分析、评论性的文章。

  2. 控制视线,加快速度

  善于控制视线,正确利用文中的“路标”,有目的略读,是提高速度的重要方法。

 A “一目十行”的视线运动

  阅读的一般习惯,是作自左向右的横向视线运动,“一目十行”的视线,都是由上而下垂直的,或S形的运动,这种速读的方法也称“直读法”。

  直读法的训练,可用右手食指沿着每行的末端,由上而下作匀速移动,以提示视线的走向。同一篇文章可以用这种方法阅读多次。第一遍速度快些,目光随手指移动扫视整页;第二三遍,渐次放慢速度,直至了解大致内容或基本情节为准。

 B 捕捉文中的“路标”

  “文章思有路”,阅读时能敏捷地抓住作者的思路,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而作者的思路在文中常以一些词句标示出来。对读者来说,这些词句犹如公路上的“路标”,指示着阅读思维的方向要注意的问题。

  如:“和”、“同”、“以及”等“路标”告诉你:它们前后的内容是同类、并列或依次排列的。

  “从而”、“因而”、“所以”等“路标”提示你:下面的文句常常是某些重要观点。

“总之”、“综上所述”等词语的后面,必定是对前文的小结或总结性的语句。

  “但是”、“然而”、“否则”等提醒你:作者的思路要改变方向了,下面出现的是与前面相反的情况或看法。

 

  二、表达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知识和信息的吸收和积累,表达则是将知识和信息,注入个人的感情,根据客观的需要进行思维,加工,然后输出,并起到交际的作用。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最终往往通过表达反映出来。

 一 口头表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信息社会中,口头表达将越来越重要,运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因此,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应该加强训练。

1. 说话的基本要求

说话,靠声音传递信息,最基本的要求是让别人听得清,听得懂。具体来说:

 1 语音要准确、清晰

  一是要用普通话说话,尽力克服方言土语的影响,不能把字音念错;二是口齿清楚,咬字吐音清晰,停顿恰当;三是音量适宜。根据被听人的多少,房间的大小,以及表情达意的需要适当调节。

 2 速度要恰当

  说得太快,别人难以听清,说得太慢,拖腔拖调,叫人不耐烦,还会引起误解。因此要根据说话的内容、场合,随时调整速度,以获得好的效果。

 3 态度要自然、大方

  说话时,要落落大方,从容自然,使听话人看了顺眼,乐于听讲。不要紧张、慌乱,更不要忸怩作态。

  2. 转述

  转述,就是把某人或某些人的话转告给另外的人听。这是一种运用十分广泛的说话形式。因此,要重视转述能力的培养。

 1 准确无误,迅速及时

  托人带口信,传达电话内容或上级指示等,既要迅速及时,又要准确无误。否则,容易误事。如能按原说话人的口气转述则更好。

 2 抓住重点,忠于原意

  内容重要,又比较简短的,应原原本本转述,不能斩头去尾,也不能添枝加叶。内容较多,传达时间又有限,则应抓住主要精神,理出要点,有中心、有条理、有详有略地传达。但必须忠于原意。

 3 适当反复,加深印象

  无论是口信、电话,还是会议精神,转述时对其中的关键词句,重要内容、地点、事件、人物、数字等,要适当重复,加强语气,使听者加深印象。

  3. 交谈

  交谈是指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谈话。人们通过交谈,交流思想,沟通信息,增进感情,探讨问题。

  交谈是共同的活动,你说他听,他说你听,整个交谈过程中,各自都是既听又说,听说交替进行。因此,要注意以下问题。

 1 细心倾听。听话时要全神贯注,注意对方语气、神情和谈话时的气氛,以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完整地领会对方的意思。在某些场合,还要学会听话听音,听懂弦外之音。

 2 注意反应。有多人参加的交谈,各人对谈话的内容,可能有不同的反应,甚至同一个人的反应前后也可能有变化。这些都必须重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中学语文学习方法和研究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