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4:21 浏览次数:809次 栏目:语文导学案
③ 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2、 答疑
1,作者为什么写第六段,写第六段的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
2,通过3-11段的理解,可以看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3,第11段说”使子贡至楚”,而第六段说他们被围困了,怎么还能去楚国呢?
4,为什么孔子学琴详写?写孔子和三弟子的对话有什么目的?
5,陈蔡知道孔子的贤能,为什么不去请孔子为自己的国家为政?
6,写孔子学琴,难道真的可以达到那种境界吗?
7,孔子说的 “一以贯之”中的 “一”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以此“一”贯之就能多学而识之者?
3、讨论
请同学们研读上述文段,讨论文中突出的孔子的“理想人格”的具体内容,并说说可以给我们的启发。具体表述方法:
理想人格①:
文中相关内容:
理想人格②:
文中相关内容:
理想人格③:
相关分类
语文导学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