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人教版课堂实录人教版二年级课堂实录比武课《三个儿子》课堂实录

比武课《三个儿子》课堂实录

12-20 22:54:21  浏览次数:358次  栏目:人教版二年级课堂实录

标签: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170xue.com 比武课《三个儿子》课堂实录,http://www.170xue.com
    师:是啊,同学们真棒,我们就要这样,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多练习朗读,这样书一定会读得更好听!
    师:(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谁来读?
    师:咦?两个妈妈都夸奖了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生:也许她认为自己的孩子没什么长处吧。
    师:有不同想法的同学吗?
    生:我想这个妈妈一定是不想太炫耀自己的孩子吧。
    师:我们刚才读到前两个妈妈都特别骄傲。只有这个妈妈非常谦虚。
    师:谁来谦虚的读读?
        (指多名同学朗读)
    师:真是谦虚、朴实的妈妈!孩子们,有句话叫作骄傲使人-----(全班齐答: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但是呀,可千万不能像骄傲的大公鸡、花孔雀那样,翘尾巴啊! 
    (三)读读演演,体会“孝敬”美德。
    师:时间不知道不觉就过去了,三个妈妈也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她们仨走走停停,走走停停(师重读)这是为什么呀?
    生:因为水桶太重了?(板书:水桶重)
    师:课文的哪些词语或句子告诉了我们?(第8自然段)
    师:是呀,水可真重呀!妈妈们胳膊痛了、腰也酸了。水可真重!谁能把它给读出来?
    (指名读)
    师: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快速地读课文,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划上“____”
    (指三名同学回答,相机板书)
    师:孩子们,看到这样三个儿子,现在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呀?
    生:真是的,表扬的孩子不帮妈妈,没什么特别之处的孩子却这么孝顺。
    生: ……
    师:如果这三个儿子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对他们中间的谁说些什么?
    生:我想对第三个儿子说,你可真了不起。我要向你学习。
    生:我也想对第三个儿子说,你真是个孝顺的孩子。
    生:我想对第一个儿子说,你真不懂事呀。只顾自己翻跟头快活。
    生:……
    师:正如你们跟这三个儿子对话一样,其中一位妈妈还和老爷爷有一段对话呢,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个当妈妈,一个当老爷他,分角色读一读。
    师:这样,我们要请一对同桌小伙伴上来表演表演,还得请出三个儿子,另两位妈妈,作者,一起来演演,好吗?演一演回家路上的这段 情景。
    (课本剧表演)
    师:孩子们,掌声送给我们这些小演员们。(师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生:因为只有第三个儿子帮妈妈提水。
    生:因为最后这个儿子懂得妈妈的辛苦,帮妈妈分担,只有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师:是啊!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辛苦呀!只有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同学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什么水都有了,水桶是没你们提的了,你觉得从今天开始你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儿来孝敬他们?
    生:我要帮妈妈做清洁。
    生:我也要学着做家务,替妈妈分担。
    生:我再也不调皮了,以后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学校好好表现。
    生:对,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秀成绩来回报父母。
    生:……
    师:同学们,我们都是在爸妈手心里疼爱着长大的,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可是当我们渐渐长大,有的同学就开始粗声粗气地对他们说话,甚至不耐烦了,其实我们应该以一颗什么样的心来面对爸爸妈妈呢?
    生:应该有一颗孝顺的心。
    生:应该有一颗充满爱的心。
    生: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
    师:真好,孩子们,老师今天也给你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名字叫《感恩的心》(课件出示)同学们,让我们在这美妙的歌声中,回忆爸爸妈妈们曾经为我们的付出,给我们的关爱,在这颗空白的心形卡片上写下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几句话,几句心里话。
    (老师发卡片,同学们自由书写)
    师:谁来念念自己的心声?
    生:妈妈、我爱你!
    师:孩子,你的妈妈此时此刻一定感应到了。
    生: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生:……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一次大声地呼喊------(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上一页  [1] [2] 

,比武课《三个儿子》课堂实录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