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文本研究挖掘文本中的生活元素——以《游恒山记》为例导读

挖掘文本中的生活元素——以《游恒山记》为例导读

03-03 17:57:12  浏览次数:960次  栏目:文本研究

标签: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http://www.170xue.com 挖掘文本中的生活元素——以《游恒山记》为例导读,http://www.170xue.com

写作是一种生趣盎然的事,它的源头活水来自生活。生活为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背景、鲜活的素材和思悟的视点。语文教学则是另一件很美丽的事情,老师们把作者用语言为载体构筑的文章向学生推介,告诉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我们可以找到原生态的生活元素,也可以领悟到隐含其中的精神境界。

如何挖掘文本中的生活元素?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挥动三板斧,向纵深处挖掘文本的生活本真。

第一板斧:叙述文字。叙述是作者对生活的体验进行极富个性的记录,有详略之分,有疏密之别。叙述时常用的手法有顺叙、倒叙和插叙。将作者的叙述思路理顺畅,还原作者的生活体验过程,有助于对文本结构进行条分缕析,并深入地理解作者在语言上附着的潜在的意义,尤其能触摸到作者的感情脉络,对文本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游恒山记》本是一篇地理学著作,相对于《满井游记》、《桃花源记》而言,初中生学起来,语言晦涩难懂,地理名词多,方位名词更是屡见不鲜。我采取了将作者的游踪还原成地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制作一幅恒山旅游指南图,师生齐动手,边学边画,学生们兴致勃勃,手不释卷。为了画好地图,学生们自主地查找资料,热烈地讨论。将原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成了一项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生活的快乐,仿佛自己也跟着徐霞客攀登了一次恒山,体验到了在文本中爬山的别样的乐趣。

第二板斧:描写文字。叙述只是文本的筋络,而描写则是文本的血肉。有了描写,文本才丰厚,才有了质感。常用的描写手法有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细节等。往往描写的时候还会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拟人和比喻是用得最多的。在教《游恒山记》时,我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赏读描写性的文字。我非常欣赏“风翳净尽,澄碧如洗”这八个字。在学生的作文里,在写天气晴朗时,常常会说“万里无云”、“秋高气爽”之类的,远不如这八个字来得生动。我让学生反复吟读这八个字,再说出其含义,然后我点拨说:“风烟尽散,是因为太阳朗照。天空如洗过一般澄清碧蓝,这是何等的干净空灵,何等的清澈纯洁。”学生因为我的强力推介,也爱上了这八个字,后来在写游记中,有些学生还用上了这八个字。

《游恒山记》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作者在“还过岳殿东”、登“登顶间道”时的描写。我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图,上有断开的两崖、蒙密的短树、还有槎枒枯竹,然后我让学生大声地齐读这一处细节描写,我则在两张挨着的桌子间隙侧身而过,做出攀援状,想象着被“钩衣刺领”的艰难。学生兴趣大增,也跃跃欲试。后来我在生活中真的尝试了一把在荆棘中葡葡前进,被刺挂住衣服,每前进一步,都很不容易。才两三米的距离,我的手已是伤痕斑斑了。我想如果让我再教一次《游恒山记》,我会更好地演绎其中的艰难。

第三板斧:精神世界。精神是作者在社会生活中的另一存在形态。每一篇文章里都会含有意识形态的内容,有些是显性的,有些隐性的。联系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结合对文本的细细揣摩,引导学生认识作者的精神世界,才能真正地丰满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文本产生强烈的共鸣。徐霞客在《游恒山记》中所寄托的精神是隐含在对登山过程的叙写中。在教学中,注重将作者的登山过程还原,注重紧扣文本赏析,并且在课前介绍徐霞客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4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我国的地理考察事业,学生自然就能体会到作者身上所体现的不畏艰险、不怕辛劳以及勇于实践勘踏的精神。

文本中的生活元素是构架学生与文本沟通亲近的桥梁,潜心挖掘它们,语文课堂会焕发出的流离绚丽的光彩。

,挖掘文本中的生活元素——以《游恒山记》为例导读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