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案《读〈伊索寓言〉》微型教案

《读〈伊索寓言〉》微型教案

03-04 19:35:16  浏览次数:639次  栏目:高中语文教案

标签:高二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语文教案,http://www.170xue.com 《读〈伊索寓言〉》微型教案,http://www.170xue.com


高语二四14. 杨岩. 《读〈伊索寓言〉》微型教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1-2)
  【定位】
  1. 突破传统的寓言解读模式,指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解读寓言。
  2.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研究探讨把握中心,深入领会文章内涵,要从文章中读出自己的体悟。
  【切入】
  方法一 引用“狼来了”的寓言故事:如果是一个人这样说你不相信,那么许多人说呢? 许多人说的是真实的你可以相信,如果他们自己也没有辨别真假,你又何去何从呢? 有一句值得思考的话: 谎言说一千遍也就成了真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进而思考: 面对历史流传下来的东西,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你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呢? 从寓言的解读导入对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的学习。
  方法二 由寓言本身的解读导入。
  指导学生看课文题目: 读、寓言。(寓言学生并不陌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寓言的理解。) 钱钟书先生读《伊索寓言》提出了他的观点,你接受钱钟书的观点吗? 你有自己新的见解吗? 导入课文的解读。
  【探究】
  课前预习,了解作者的主要情况:生平、作品、风格、主要成就等,自我体会文章,写出体会要点。钱钟书(1910 —1998 年) ,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他深入研究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的阅览和研究。融广博的知识和精卓的见解于一体是他的所有学术著作的一个共同特点。阅读课文要抓住这个特点。
  依据方法一
  1. 读文章的九个寓言故事,了解钱钟书的解读有什么共同特点?
  提示:钱先生对传统的浅薄见解一一做了纠正,从新的角度提出了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见解。
  2. 思考这些观点与你自己以前读寓言的感受一样吗? 并从文章中找出作者的观点。“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3. 结合全文以及你自己的人生体会,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1) 可以指导学生从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由每一段的关键句可以把全文大致划分为三部分: 1 - 3自然段;九个故事;最后的结论。
  (2) 通过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如果把人类历史比做人的一生,古代乃是人类的童年时期,现代则是成人了。那么就容易明白,古代的《伊索寓言》为什么那么浅薄、幼稚、简单。同时成人是喜欢小孩子的。从而理解人们为什么喜欢《伊索寓言》又是在什么意义上喜欢它的。
  (3) 在引导的基础上学生自由讨论, 思考作者观点的现实意义。可以精读最后一段强化理解。
  提示:现代社会的人事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并不像寓言所讲的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情形要复杂得多,是非颠倒、善无善报、恶无恶报的情形是常有的。
  生活在现代社会,要避免碰壁上当, 头脑就不能那么简单幼稚。人事是复杂的,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才会有清醒的认识,才有适当的对策。
  (4) 在以上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思考:怎么重新审视寓言的“寓意”? 可以从九个例子中选一到两个例子的解读来分析。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教师适当点拨,不拘一格。
  4. 深入探究
  (1) 成人、小孩和寓言的关系。
  (2) 思考卢梭反对儿童读寓言与钱钟书反对之间的差异。
  (3) 对苍蝇的话“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的自我理解。
  注意:教师在学生思维开发上做方法指导。
  依据方法二:
  从寓言对人的教育作用角度思考:寓言果真能起到那样的作用吗?引出钱钟书的观点,再从结构上结合学生自己的人生社会体会入手解读文章。以下步骤同方法一。
  【拓展】
  引用2003 年高考作文题中“智子疑邻”的故事: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的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的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的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做呢? 谈谈自己的体会。
  注意: 要有新意, 不要就事论事,应从新的观点角度解读;写出要点、文章均可,字数不限。
  【实践要点】
  1. 教学中一定要权责明确: 教的主体是教师; 学的主体是学生。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重新审视教学中学生的地位。
  2. 抓住关键的问题即要点指导学生进行理解探究,不纠缠小的枝节问题。
  3. 重点放在钱钟书先生对寓言的重新审视的思考方法上。(陕西/ 杨 岩)

 ,《读〈伊索寓言〉》微型教案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