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案《我的空中楼阁》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我的空中楼阁》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03-04 19:50:04  浏览次数:976次  栏目:高中语文教案

标签:高二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语文教案,http://www.170xue.com 《我的空中楼阁》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http://www.170xue.com


 

  一、学习要点
  1、关于作家作品:
  《我的空中楼阁》作者李乐薇,江苏省南京市人,1930年生,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他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形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气息。在《我的空中楼阁》这篇散文中,他引入现代派诗歌艺术,综合运用多向叠景,以及幻觉错觉、虚实契应、声色交感、移位变形等多种技法,致力于潜意识和自我情绪的表现,从而使作品给人一种境界超然的空灵美和遗世独立的超越感。

  2、课文内容简讲
  (1)文章内容、层次:
  对全文内容的感知,可按连续递进的三个层次进行:景物外观(小屋的位置,小屋周围的环境)——景物性状(小屋的神)——景物描写蕴含的感情(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描写的景物 景物的特点 蕴含的感情 小屋与山 小屋点缀了山 小屋使山富有生气和情调 小屋与树(近看) 树点缀了小屋,使小屋有了绿的背景 有活力,有精神,使小屋含蓄而有风度 小屋与树(远观) 小屋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像鸟和蝶一样,轻灵而自由 小屋的领土与领空 有限的领土和无限的领空,袖珍的花园和开放性的院子 无限的领空显示出小屋的开放性 小屋的围墙 有形的围墙围住了一些花,无形的围墙展示着大自然 无形的围墙显示出小屋的开放性 小屋的空气与光线 空气清新,光线明亮,充满柔静与宁谧 呼吸的是香,富有科学的时间性和浪漫的文学性 小屋的交通 山路与山坡,便于“我”行走 丰富了阶梯,是“我”的空中走廊 小屋的白天和夜晚 白天清晰,夜晚朦胧 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小屋的室内装饰 室外的鸟语和门外的巨画,富有生气的大自然 使小屋主人有回归自然之乐


  (2)写作特点:
  ①托物言志:作者穷尽笔力写自己心爱的小屋,但并不是纯客观地写小屋,而是在描写中处处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情,使各种各样的景物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寄寓着作者的主观志向和情趣。因此,这些外在景物实际上是作者内在精神的体现,所谓小屋,绿树、花、山,它们的活力、轻灵、自由、开放,无不是作者自身精神外化了的景物特征。由此可以推知,贯穿于全文的对小屋与周围环境的描摹与赞美,强烈地表达着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追求与向往,这就是作者的“志”。

  ②多角度描写:本文从多角度、多侧面描写小屋及周围的环境,构成一个立体的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里有近看,树点缀了小屋,给小屋设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含蓄而有风度”;有远观,小屋在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轻灵而自由”。还有仰视:“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有俯瞰:“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此外有白天所见,有夜晚所见;有从屋外对小屋的描写,有屋内对屋外的捕捉;还有对有限与无限,有形与无形的描写与想像,可谓笔法灵活,变化多端。

  ③生动的语言:
  △生动的比拟。作者将景物人格化,赋予景物以人的动作、神态和精神,从而展示作者的志向和情趣。这样的语言比比皆是,如“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

  △巧妙的比喻:如:“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
  “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李乐薇在遣“比”设“喻”时,总是力求新奇独特、优美传神。

  △对称的句式:文中很多地方使用这样的句式,不仅强化了语言的节奏感,而且恰当地表现了事物的差别,或者精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感觉和情趣。例如:“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论‘领土’,只有有限的一点……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二、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悠然把酒对西山

  “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明米万钟在他北京西郊的园林里,写了这两句诗句。一望而知是从晋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脱胎而来。不管“对”也好,“见”也好,所指的都是远处的山。这就是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把远景纳为园中一景,增加了该园的景色变化。这在中国古代造园中早已应用,明计成在他所著《园冶》一书中总结出来,有了定名。他说:“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无拘远近。”已阐述得很明白了。

  北京的西郊,西山蜿蜒若屏,清泉汇为湖沼,最宜建园,历史上曾为北京园林集中之地,明清两代,蔚为大观,其中圆明园更被称为“万园之园”。

  这座在历史上驰名中外的名园——圆明园,其于造园之术,可用“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八字来概括,这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具体表现。偌大的一个园林,如果立意不明,也难成佳构,所以造园要立意在先。圆明园如今仅存断垣残基,要谈这些只能用今日尚存的另一个大园林颐和园为例了。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郊10公里,万寿山耸翠园北,昆明湖弥漫山前,玉泉山婉蜒其西,风景洵美。颐和园以杭州西湖为蓝本,精心摹拟,故西堤、水岛、烟柳、画桥,移江南的淡妆,现北地之胭脂,景虽有相同,趣则各异。

  园面积达三四平方公里,水面占四分之三,北国江南因水而成。入东宫门,见仁寿殿,峻宇翚飞,峰石罗前。绕其南豁然开朗,明湖在望。

  万寿山面临昆明湖,佛香阁踞其颠,八角四层,俨然为全园之中心。登阁则西山如黛,湖光似镜,跃然眼帘;俯视则亭馆扑地,长廊萦带,景色全囿于一园之内,其所以得无尽之趣,在于借景。小坐湖畔的湖山真意亭,玉泉山山色塔影,移入槛前,而西山不语,直走京畿,明秀中又富雄伟,为他园所不及。

  廊在中国园林中极尽变化之能事,颐和园长廊可算显例,其予游者之兴味最浓,印象特深。廊引人随,中国画山水手卷,于此舒展,移步换影。上苑别馆,有别宫禁,宜其清代帝王常作园居。

  谐趣园独自成区,倚万寿山之东麓,积水以成池,周以亭榭,小桥浮水,游廊随径,适宜静观,此大园中之小园,自有天地。园仿江南无锡寄畅园,以同属山麓园,故有积水,皆有景可借。

  水曲由岸,水隔因堤,故颐和园以长堤分隔,斯景始出,而桥式之多,构图之美,处处画本,或玉带桥之莹洁柔和,十七孔桥之仿佛垂虹,每当山横春霭,新柳拂水,游人泛舟,所得之景与陆上得之景,分明异趣。而处处皆能映西山入园,足证“借景”之妙。

  1、以下是对“借景”之说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借景”指把不是园林中的景物搬入园林,使园林添色,使游人顿增游览兴致。
  B.“借景”指在园林中增添远景之美,使远景和近景交相辉映,更突出了借景的作用。
  C.“借景”指以园林之外的景物为背景,使外景烘托内景,增添了景致的变化和趣味。
  D.“借景”指巧借园外的景物,使之与园内之景相映成趣、融为一体,增加了景色变化。

  2、以下完整体现了颐和园造园之术的一项是(  )
  A.颐和园面积达三四平方公里,水面占四分之三,北国江南因水而成。
  B.万寿山耸翠园北,昆明湖弥漫山前,玉泉山蜿蜒其西,风景洵美。
  C.水曲由岸,水隔因堤,故颐和园以长堤分隔,斯景始出。
  D.上苑别馆,有别宫禁,宜其清代帝王常作园居。

  3、古代造园讲究立意,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一项是(  )
  A.北京西郊最宜建园,历史上曾为北京园林集中之地。
  B.佛香阁踞万寿山之颠,俨然为全园之中心。
  C.颐和园移江南的淡妆,现北地之胭脂。
  D.颐和园长廊极尽变化之能事,仿佛舒展的山水画手卷。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必须因园内之水,借园外之山,这种说法失之偏颇。
  B.圆明园等一批名园和传世的园林理论著作《园冶》表明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
  C.颐和园的成功之处在于集郊园野趣于一身,同时又不失其皇家园林的品位。
  D.颐和园以杭州西湖为蓝本,精心摹拟,以至成为园林设计中“借景”的典范。

  附参考答案:1.D  2.B  3.C  4.D

注视黑夜

高一(2)  王嘉勋

  无论是月朗星稀还是繁星似锦,无论是身处闹市还是独身旷野,注视黑夜,欣赏夜那多样的美,都是我最喜爱做的事情之一。

  昼构成了世界。昼是光明万丈,生机勃勃的,而夜是黑暗和静谧的。人们用眼去观察昼,却要用心来体会夜。

  夜的美是多样的。当月朗星稀时,人们可以享受撒向大地的柔和的月光;当繁星似锦时,人们又可以体会浩渺宇宙的神秘的美;再加上凉爽的夜风,让人心旷神怡。

[1] [2]  下一页

,《我的空中楼阁》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