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导学案《民为贵》导学案

《民为贵》导学案

12-20 22:56:08  浏览次数:164次  栏目:语文导学案

标签:导学案大全,http://www.170xue.com 《民为贵》导学案,http://www.170xue.com
www.170xue.com

《民为贵》导学案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大多数统治者都把自己看成是高高在上的人,把老百姓看成是受自己统治的。正是由于这种思想,老百姓成了受压迫、受剥削的对象。但是在几千年,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就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看到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安居乐业,这一点在当时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纵观历史,凡是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统治者,他的统治就会太平,如唐朝的李世民。反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即使是今天,我们读《论语》《孟子》这样的著作,仍然会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

  一、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掌握如下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红词语注音。

  稷______________  粢______________  桀______________

  圹______________  谆______________  朝觐______________

  (提示:jì、chéng、dié、kuàng、zhūn、jìn)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通什么字。

  为丛驱爵者,鸇也  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提示:\"鸇\"通\"雀\")

  3、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意思。

  (1)民为贵,社稷次之______________

  (2)于传有之______________

  (3)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______________

  (4)残贼之人谓之一夫______________

  (5)所欲与之聚之______________

  (6)所恶勿施,尔也______________

  (7)其何能淑______________

  (8)谆谆然命之乎______________

  (9)暴之于民而民受之______________

  (10)使之主事而事治______________

  (提示:(1)本指土神和谷神,后来代指国家(2)传记(3)残害(4)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5)为、替(6)如此、这样(7)善(8)耐心引导、恳切教诲的样子(9)显(10)治理得好)

  4、注意古今异义词。

  (1)牺牲  今义是______________  古义是______________

  (2)中国  今义是______________  古义是______________

  (提示:(1)今义是\"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古义是\"祭祀所用的生畜\"。(2)今义是指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是指\"中原\")

  5、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

  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提示:被动句,标志词是\"为\"字)

  二、疏通文意,注意下列重点语句的翻译。

  1、原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翻译:百姓是最重要的,国家次于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

-

  2、原文: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翻译:败坏仁的人叫贼,败坏义的人叫残;残、贼这样的人叫独夫。我只听说杀了独夫纣罢了,没听说臣杀君啊。

  3、原文: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翻译: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归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

  4、原文: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翻译:孟子说:\"仁德的言辞不如仁德的声望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能获得

民心。良好的政治,百姓害怕(违背)它;良好的教育,百姓乐于接受它。良好的政治能聚敛到百姓的财富,良好的教育能赢得民心的拥护。 

  三、内容分析。

  1、孟子是如何看民、社稷、君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这种思想有什么进步意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关于其进步意义,同学们可以搜集有关资料,多角度思考。

  2、从第二则内容中,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启发?

  一个人贵为天子,并不意味着他的统治、为所欲为就是合理的。天子贼害仁义,那他只不过是独夫而已,这样的人理应被诛灭。君危害国家,臣民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在这一则内容中,强调了只有得民心者,才具备统治天下的合理性。 

  3、请同学们用原文回答舜得天下的原因。

  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4、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如何才能够赢得民心。

  民之所欲为之聚之,民之所恶不要施之。

[1] [2]  下一页

,《民为贵》导学案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