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6:08 浏览次数:754次 栏目:语文导学案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3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第一课时)
主备:王永龙 刘家国 张秀曌 备课组长: 学科组长: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读准、读通顺。
2、标记勾画,结合书下注,断句、解读文章含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温习陶渊明及其时代背景;会给本文断句;理解作者的情感流向。
2、情感目标:学习陶渊明的高雅情操。
【导学过程】
1、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诗歌上,创建了“田园诗派”。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2、写作背景:
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时官时隐,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县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以陶渊明生活的主要时期来说,便经历了司马道子、元显的专权,王国保的乱政,桓玄的篡位,以及刘裕的拥兵自立。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理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这篇赋就是其在回归田园之初情感的自然流露。
自主学习【滴水石穿·夯实基础】
1.字音。
瓶无储粟( ) 求之靡途( ) 小邑( ) 心惮远役( ) 归欤之情( )
犹望一稔( ) 奚惆怅而独悲( ) 舟遥遥以轻飏( ) 恨晨光之熹微( ) 乃瞻衡宇( ) 携幼入室( ) 引壶觞以自酌( ) 眄庭柯以怡颜( ) ( ) 策扶老以流憩( ) 云无心以出岫( ) 景翳翳以将入( ) 抚孤松而盘桓( ) 将有事于西畴( ) 或棹孤舟( ) 曷不委心任去留( ) 登东皋以舒啸( )
2、断句:要根据文章内容,表达完一个意思断一处,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要断开
如:(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释: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2)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释: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
为下列句子断句,并将课文中的第三、四节的断句标在书上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点此下载: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3
tag: 归去来兮辞 语文导学案,导学案大全,语文教学 - 语文导学案
相关分类
语文导学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