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4:21 浏览次数:719次 栏目:语文综合性学习
生: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攀登者只有背水一战,人物形象就没那么感人了
生:客观上这座山就是不能下的(全班同学大笑起来)
师:争辩的气氛越发的浓烈了,同学们的讨论让我想起了孔乙己范进这两个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孔乙己范进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拼着命只想考取功名,哪怕是没有饭吃,没有衣穿,他们压根就没想过退下来孔乙己不脱他的长衫,不屑于体力劳动,最终默默地死在他的追求中,成为了尸体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认同我的这个说法?
(辐合思维)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对这篇文章的看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吧
师:第一,通过刚才的发散,同学们很好地体会到象征手法的含蓄性和隐晦性,也能够很好地读出象征的指向不是唯一的这一特点例如同学们对“旗帜”的理解,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第二,同学们学会了品味语言,咀嚼关键语句
例如对“他知道自己别无选择,只有奋力向上了”和尾句“那时,岩壁将成为
旗杆,而尸体将成为旗帜”的咀嚼第三,同学们能做到不迷信书本,进行个性化得阅读今天的所以评价和质疑就是最好的证明了
师:下面老师把我自己对这篇课文的一些理解写出来,欢迎同学们提出不同的意见
(下面内以容幻灯片的形式展出)
一、攀登者的形象:
⑴他是一位实实在在的人性化的攀登者,他突破了传统的英雄模式(传统中的英雄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有崇高的奋斗目标,他们的结局都是成功的),他死在未竟的追求中
⑵他是追求脱俗的人
二、对“攀登者”起初认为山顶“有清新的空气,有秀丽的风景,有鸟语和花香……”后来却发现没有一句的理解:
即使所有追求都不一定有美好的结果,但追求的过程就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三、“那时,岩壁将成为旗杆,而尸体将成为旗帜”的理解与评价
攀登者的牺牲无疑是悲壮的,但他那灵光四射的魂,都使我们透过外壳感受到澎湃的东西
死亡不是失败
(师补充):今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16日,它成功着陆杨利伟被称为“航天英雄”他不属于“这样”的攀登者,因为他到达了山顶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杨利伟的敬佩时间倒流到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起飞73秒后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七名宇航员在攀登中没有到达山顶就成为了尸体,但他们没有白白牺牲,他们就象七面耀眼的旗帜,闪烁在深邃的太空中,给人鼓舞和指引,从这种意义上说,他们何尝不是“太空英雄”?
四、文章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全文的格调是悲壮的
作者笔法自然流畅,结构严谨
文章的行文构思俨然就是人生追求的一个缩影:
文章分三大部分,可以归结为“美好愿望——出现磨难——成为旗帜”
师:老师的这些观点不一定正确,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在这里进行探讨,课余向我提出你们的见解,好吗?
时间到了,谢谢大家,下课!
评课者:
陈仲梁-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语文特级教师
容理诚-市教研中心教研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程咏艳-市教研中心教研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教育学硕士
唐立-金湾区教研员、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尚喜平-珠海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
郭铭辉-金海岸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相关分类
语文综合性学习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