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导学案《放鹤亭记》导学案

《放鹤亭记》导学案

12-20 22:54:21  浏览次数:847次  栏目:语文导学案

标签:导学案大全,http://www.170xue.com 《放鹤亭记》导学案,http://www.170xue.com
www.170xue.com

《放鹤亭记》导学案
编写  :李会霞  张晓娟

【学习目标】

1、  学生通过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文章内容。

2、学生从了解苏轼生平入手,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重难点提示】

 1,虽然本册书为选修,但是文言文的学习重在积累,所以学生通过学习本课来积累文言词语,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进而读懂文章仍然是本课的重点。

 2 ,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这种复杂的思想源自于其坎坷的经历;本着从经历入手的原则,深入探究本文的思想内涵就是学生们在学习中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学生自学解决学习的重点。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指导来解决学习的难点。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

《放鹤亭记》是苏轼的小品文代表作,写于元丰元年,是作者自请外任期间留下的作品,反映出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崇尚隐逸,消极避世的思想情绪。文章记亭述鹤,借酒发感,叙议结合,亦文亦歌,抒发了个人清闲放旷、超脱尘俗的隐居之乐。苏轼以大家手笔,轻描淡写,点化议论,为我们构铸了一篇情理兼备,文采斐然的小品文。千百年来,盛读不衰。2004年高考湖南卷选用此文作为阅读材料,自有其关怀人文,创意出新之所在。

【自学导航】

一、             日积月累,滴水穿石:

1、  实词
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   
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                 )

……,纵其所如(                    )                         
      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
      暮则傃东山而归(                    )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                  )
     挹山人而告知(                   )

 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               )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               )
          啄青苔而履白石(                )
         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                           )
  
    2、虚词
       于   迁于故居之东         (            )
           作亭于其上          (            )
           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            )
       以   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            )
           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     (             )
           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             )
           其余以饱汝          (             ”)
二、 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1,、通读课文后,请概述每段的大意。

 

 

 

 

 

2细细感悟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述鹤的?

 

 


  

【我的思考】

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将鹤与隐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的?
   

 

 

 

 

【总结收获】做人方面:

 

 

 

            做事方面:

 

 

【课后检测】

1、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

2、  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4、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拓展阅读】

     苏轼因上书批评变法,得罪了变法派,他感到了不妙,请求外任,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打击,本文写于1078年,这已经是苏轼外任的第八年。
     作为渴求功业的苏轼,八年不能还朝,心头的郁闷可想而知。仕既不如意,隐亦不可得,所以只能接文章表明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表明对官场的厌恶与不满。
     苏轼必须要用积极进取的理想,去面对孤独苦闷的现实;但是,他既向往自由隐逸的生活,又难舍功名事业的诱惑;他自负才华横溢,故张狂;他自感功业难就,故满腹牢骚。这些无不体现了苏轼内心儒道两种思想的难以调和,苏轼表面上羡慕隐者,但是此时他的骨子里还是进取。
      儒是苏轼的“粮店”,积极进取,成就功名,是他赖以生存的生命理想,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做下去!
     道是苏轼的“药店”,是他人生不得意时赖以治理心灵创伤的药,因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是活下去!

[1] [2]  下一页

,《放鹤亭记》导学案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