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 →学习网 → 语文教学 → 人教版课堂实录 → 人教版二年级课堂实录→青年老师研究课《山行》教学实录
12-20 22:54:21 浏览次数:187次 栏目:人教版二年级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 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 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的景色,体会枫叶传达的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品质,感受诗人豪爽向上的精神品质。
4、 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中国诗文化的经典
学习过程:
一、 引入
秋天在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笔下是“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在清代女诗人秋瑾的笔下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歌,在唐代诗人杜牧的眼里又是怎么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牧的《山行》,书写课题,齐读《山行》。
二、 初读感悟
a) 自由读诗,把诗读正确,达到流利。
b) 请学学生朗读。
c) 师生合作读 学学生朗读前四个字,老师读后三个字
老师读前四个字,学学生朗读后三个字
老师读题目和作者,学学生朗读诗
老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更要读出感觉来,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诗的感觉
学生:美
学生:快乐
老师:想一想,诗的哪一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霜叶红于二月花)谁能用自己的理 解来说一下这句话的意 思,
学生: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老师:那个字是比的意 思?
学生:于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于”是比的意 思呢?
学生:从课后的注释里。
老师:根据诗后的注释来理 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三、熟读成诵,想象意境
老师:那是怎么样的枫叶?
学生:红艳艳的枫叶
学生:象火一样的红的枫叶
老师:诗人是在什 么季节什 么时候看到这如火的枫叶的?
学生:秋天
学生:傍晚
老师:你从哪里知道是傍晚?
学生: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晚”字就是傍晚的意 思。
老师: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看到了哪一些景?
学生: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老师:闭上你的眼睛,(师配乐朗诵)
你的眼前看到了怎么样的山?怎么样的路?
学生:高高的山
学生:弯弯的小路
老师:这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走在一条由小石子铺成的小路上,小路弯弯曲曲一直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小路的尽头是连着天的白云,此时,这样的景让我们感到了什 么?
学生:像仙境,很美
学生:静
老师:在这寂静的山林中,我抬头看见了白云深处的
学生:人家
老师:有人家就有
学生:炊烟
学生:犬吠
学生:小孩的嬉戏……
〔板书:白云深处有人家〕在你们的《必背古诗》中“白云生处的” “生”就是“深”,请想一想,这两个sheng有什 么区别?在这里用哪能个好呢?深与浅相非常正确,生与死相对
学生:从“生”我们看到了活力与生机(掌声)
老师:这一静一动,让你感到了什 么?
学生:就像一池静静的湖水起了涟漪,美极了!
老师:当“我”的目光由远及近时,“我”情不自禁的停下了马车,屏住了呼吸,陶醉了,是什 么吸引了“我”?
学生:枫林
老师:这里的坐怎么样解释?
学生:因为
老师: 我惊奇地发现在夕阳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我看到这里,不禁念到:停车坐爱枫林晚,
学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老师:我看到这满山云锦,如烁彩霞,不禁念到:停车坐爱枫林晚,
学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老师:我看到这比二月的花还红还艳丽的红叶,不禁念到:停车坐爱枫林晚,
学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老师:“我”看到的仅仅是如火的红叶吗?在秋风瑟瑟中,“我”看到的是满目凄凉吗?
学生:不是
老师:听到的是秋的叹息吗?
学生:不是
老师:那是什 么呢?
学生:那红红的枫叶,是生机与希望
(秋日私语缓缓响起)老师:是呀,那红红的枫叶,像一团生命之火,在枫林中燃烧,它传递着秋的声音,是那么的美妙,那么的高亢,那是勃勃的生机,是如春的希望呀!诗人杜牧一生不得志,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但他唉叹了吗?这傲霜的枫叶、这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枫叶不正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吗?(板书:不屈不挠、顽强抗争)
夕阳西下了,诗人还看得见寒山吗?还看得见弯弯曲曲的小径吗?还看得见白云吗?还看得见料袅袅炊烟吗?还看得清如血的红叶吗?(一一擦去)但(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枫叶 )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
当我们漫步枫林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学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当我们看到这如火的枫叶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学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这秋天的赞歌吧:(全诗)
老师:当我们看到如火的枫叶时,我们就会想起一个人——杜牧,从此,你对杜牧不再陌生,尽管你和杜牧相隔千年;从此,你对枫叶不再陌生,因为它穿越时空,来到了这里,我们与杜牧一起散步,一起仰望白云深处那袅袅炊烟,一起去想像那人家的欢愉,不仅与杜牧一起惊叹那片层林尽染的枫林,更为在寒霜中傲立的红叶精神品质而惊叹!
相关分类
人教版二年级课堂实录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