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教案大全小学数学教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03-12 13:18:53  浏览次数:259次  栏目:小学数学教案

标签: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http://www.170xue.com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http://www.170xue.com
3 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4 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学生自主探究,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方法:引导法、小组交流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笔、小棒、毛线、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下面的图形哪条是直线?哪条是射线?哪条是线段?

(2)用三角板画一个90°角,并指出夹角的两条边。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三、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分组讨论)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
刚才老师已经领略了同学们的风采,你们真是好样儿的。学习就该这样,要敢想、敢说、敢问,还要会动手、动口和动脑!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
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揭示课题)
认识垂线。
教师用一段毛线,拉直,表示一条直线,粘在黑板上;再拿出另一段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与第一条相交。
然后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
教师标出∠1、∠2、∠3、∠4,
观察一下各是什么角?
教师边说边演示引出垂直。
两条直线的交点不动,转动其中的一条直线,使∠1变成直角。提问:这时∠2、∠3、∠4变成什么角?

想一想:为什么其他的角也变成直角了呢?
教师指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我们就把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板书:互相垂直(在图上标出垂直符号)
再观察几个图形,看两条直线相交了没有?两条直线相交成什么角?(指名用三角板检验)哪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

我们看到上面第2、3图中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板书“垂线”)例如第2图,直线乙是直线甲的垂线,反过来直线甲也是直线乙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在上面第2、3图中注明“垂足”。)
认识平行线
通过前面的探讨,我们发现两条直线还有其他什么样位置关系?
那么,什么是平行线呢?
你能举出平行线的例子吗?
①出示三组直线:


分别延长每一组的直线,它们能相交吗?
②概括平行线的定义。
教师反问: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强调:平行线必须是在同一平面内,同时平行线是指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不能单独说某一直线平行。
3、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同学们,你们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学生举例)
四、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一)折纸
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这可有一定难度,愿意接受挑战吗?
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大家都折出了垂线了吗?哪个小老师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的折过程?
4、请在刚才折的基础上,再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平行。有困难的,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5、学生演示。
师:大家可真不简单,能够动手折出垂线和平行线!现在,请迅速把这些手工纸收在抽屉里。这几个小组的动作可真快,看来,你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拓展练习:课本118页2
五、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同学们,你觉得在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六、作业:课本118页2、3
七、板书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相交:垂直、不垂直
不相交:(平行)

www.170xue.com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0到121页,两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在对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知识的探究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法、小组交流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师:同学们,修路时遇河要架桥,如果遇到大山怎么办呢?
师:对,可以修隧道。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对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你有什么不同意见? 学生讨论、猜想、分析。
学生观察情境图,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问题。
(1) 绕路不行吗?
(2) 火车爬山不行吗?
……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
(1) 绕过大山要多行路程,费时间、费能源。
(2) 让火车爬山不现实。 注意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
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注意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曲考虑问题。
活动二
师:我们先确定两个点代表大山两侧的两地,自己动手画一画这两点的连线,看能发现什么?
师:通过交流,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合交流意见,概括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师: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两点间的距离”的例子吗? 学生操作两点间的连线,多画几条,互相交流感受和发现。
学生通过操作“两点之间子安多最短”,认识两点间的距离。
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并画出两点间的线段。 要切实让学生体验感受。
注重让学生充分的感受、体验和交流。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活动三
师出示图:王奶奶病了,它到哪个距离更近一些?
师: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师:我们都发现了垂直的那条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就是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师:你能自己画一下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吗? 让学生画出几条不同的线段,再通过观察,测量得出结论。
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
学生认识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概念。
学生独立画图。 关注学生操作的过程。
关注学生认识的深度。
关注学生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的理解。
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活动四
师:说说生活中“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应用。
全课总结。
布置作业:课本122页3到5题 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想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他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第九单元 统计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2、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得的特点和作用,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
1、 借助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2、 练习的设计关注了统计的现实性。
教学重点:会填条形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相关分类

小学数学教案 更新

小学数学教案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