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http://www.170xue.com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http://www.170xue.com
2、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给每个同学都编一个号。
3、谈话:那么原来数字还有这样的用途啊,。感受生活中的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多媒体出示:信封上的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楼房的编号、街道的门牌号、学号……
:大家看到,这些地方都用到了什么?
都用上了数字。
这些我们都称为数字编码。
二、出示材料,反馈信息
师: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和调查了一些身份证号码,谁愿意来说一说?请学生汇报调查了哪些人的身份证号码。
学生自由发言。
让学生自己上台写出调查来的身份证号码并进行简单的介绍,对学生踊跃参加实践活动提出表扬。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号码的位数相同吗?
生:有的是15位,有的是18位。
板书:18位、15位。
三、分组讨论,探索规律
1.请同学们分组交流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身份证编码的知识。
2.师:老师也带来了我两个好朋友的身份证号,贴卡片。
360102760216232 130601197211083652
各组同学汇报了解的有关身份证编码知识,教师穿插提问,并相机板书。
(1)身份证号码有18位和15位之分。为什么有两种?以后要不要统一?
(2)前两个数字表示省份。(如36代表江西省。)你还知道别的省的代码吗?
(3)第3.4位上的两个数字表示所在的城市。(如01表示南昌市。)
(4)第5.6位上的两个数字表示户籍所在的县(区)。
(5)第7—12(或新号码的7—14)位上的数字表示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
提问:为什么7月用07表示而不直接用7呢?
(6)年、月、日后面的两个数字表示居住地所在的派出所。
(7)老身份证的第15位、新身份证的第17位表示某人的性别。(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
师:老师也了解了一些关于身份证号码的知识,派出所的户籍管理人员告诉我:新版身份证的最后一个数字是个人信息码,有的也用x表示。
3.师:根据这些规律,谁能说说刚才同学说的的这些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一些什么信息?多让几个学生试试,及时表扬。
小结:这么几个简简单单的数字就可以反映出一个人这么多的信息!它非常的简明、科学,这也就是编码的优越性。
4.情境1:张老师的身份证
课件出示老师的身份证号码:360102820531333,请学生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关于张老师的信息?多让几个学生试试。
5.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二条之规定: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依照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身份证是我们每个同学将来都会拥有和面对的实际问题,我们长大后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身份证。
a、你长大后身份证号码可能是多少?(编写后在组内交流)
b、学生上台汇报,说说自己这样编的理由。
c、下位和给你的小伙伴或者老师汇报。
教师可告诉学生:其实在户口簿上就有我们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让学生回家以后进行验证。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练习设计
1.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运用数字编码的例子。(电话号码、车辆号码、邮政编码、商品编码、学号、报刊杂志的刊号等等。)
2.数字编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编码有许多学问,用到许多数学知识,课件展示一组图片(邮编、门牌、公交站牌、国内统一刊号、车牌号等),学生可以一边大声说出哪里运用了数字编码的知识。
3.师: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行研究,成立编码研究小组,如果需要的话,我也非常乐意加入你们的行列,成为一名编码研究员。
五、运用编码,设计学号
1.师:其实,在我们班上每个同学都有一个自己的编号,这也是我们身边的编码,那是什么?
生:学号。
师:如果我还想从这个号码中知道每个同学的性别,那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得出:加一位性别代码。
2:小小设计师:
师:这样的学号在我们班够了,如果放在整个学校中使用,你觉得怎么样?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小设计师”的评比,请大家运用所学的数字编码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给全校的每一个学生编一个学号,看谁编写的学号既能尽可能多的反映出这个同学的信息,又科学合理!好,开始你们的设计吧!
3.成果大展示
以组为单位上台汇报时,让他们说说设计意图,再提问:怎样设计学号能体现出是男生还是女生?怎样设计学号才能保证学号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不变?
引导其他同学对上台汇报的各种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同时把优秀的设计方案张贴到黑板上。
六、小结
让学生概括编码的设计特点
七、作业
配套练习册1、2题
八、板书设计
数字编码
身份证 360102760216232 130601197211083652
www.170xue.com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单元 、走进天文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感受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3、在探索活动中,发展空间想像力,培养探索精神。 设计思路 有关时间的计算,由于学生缺乏具体的生活经验,计算方法不易掌握,因此本节课的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通过两个例题讲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让学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计算时间。
教学准备
年历卡
学法:
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法:
结合生活实际对24小时计时法进行反复练习:通过一系列习题让学生掌握时间的过程计算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导入
同学们,2003年,我国航天事业发生了一件值得我们中国人自豪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
二、新授
(课件出示):课本信息窗一。
(一)1、知道15:00是几时?
小结:为了计时方便,可以采用从0到24时的计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学习24时计时法。
2、、学生口答练习:(1)师说普通时,生答24时。(2)生说24时,师答普通时。
(二)“天文馆开馆一天的时间有多长?”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先要确定开馆时间和闭馆时间。引导学生实践操作:
三、练习
1、课件出示:广播电台播音时间:第一次:5:30___7;30第二次:11:00___13:30第三次:17:30___23:00
学生同桌合作,互相说时间,用学具拨时间。 、学生计算出各段时间,并求出总的播音时间。 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大事,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小调查:提问一位同学,晚上几时睡?第二天早上几时起床?大家一起算一算,经历了多长时间?
四、总结;
1、 1日(24时)时针走两圈,第1圈从夜里12时(0时)到中午的12时;第2圈从中午12时到夜里的12时。
2、求一段时间,可以用线段画一画;也可以在钟表学具上拨一拨;还可以算一算。
五、作业
课后练习5、7
六、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15:00 下午3:00
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是学生在学完时分秒后学习的,因为时间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因此这节课给我的感悟很深,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对象发生了兴趣,就有了行为内动力,学习便成了一种自觉的活动。因此上课开始我便通过钟表一圈有12小时但一天有24小时呀,那么用钟表能表示出一天的时间吗?由此提出了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新课中,设计了小学生一天中的3个生活片断,用多媒体一一展示,让学生通过钟面上的时间说出小朋友什么时候在干什么?先引出普通计时法,然后用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电视节目预告表,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还会用到另一种计时方法,即24时计时法。与生活的联系及形象的展示使得学生初步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互换有了很好的掌握。
2、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24时计时法作为记时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还是第一次。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讲经过时间时我利用课件和拨钟表这种比较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比如:一天中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然后在演示过程中一半学生说普通计时法,一半学生数24时计时法,直观的演示加深了对24时时时法的理解,也降低了对两种记时法互换上的难度,变得更容易掌握。
3、生活中的练习,让孩子感受成功与喜悦
在练习上我采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火车票上的时间,银行门上的营
业时间,公路上小汽车的禁止通行时间等,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处处要用到数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